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2017年04月10日 11:21:40 浏览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商志晓
历史事实表明,倚靠文化上的启蒙与复兴,才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倚靠充分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才有理想追求的成功。文化上的停滞、萎靡甚至中断,自然不能振奋精神、传承价值;文化自信缺失或羸弱,理想信念也就难以坚守;文化自信增强并充盈,方能促进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不能设想,一个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民族,能得到发展上的成功和国家的尊严;一个没有文化素养、文化积累的个人,能获取成长的优势和事业上的进步。文化传承文明,文化自信蕴涵未来前程,于国于民都至关重要,可谓兴衰系于此,成败在于兹。恰如清代学者龚自珍曾告诫的那样:欲灭其国,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先灭其文化。这不能不令人警醒警觉。由灭其历史、灭其文化到灭其民族、灭其国家的事例并不鲜见,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就是鲜明例证,中东北非几个国家的“颜色革命”也能觅见类似影子。社会上一些人妄议我国历史、妄议革命战争,甚至攻击我们党、攻击人民军队,还有人打着“揭秘”“还原真相”幌子,篡改历史事实、否定历史结论,用以蛊惑人心、扰乱视听。这种险恶做法虽是末节支流、见不得阳光,我们也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姑息迁就,坚决予以迎头痛击。
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径
如何实现由文化自信达至理想信念的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多方面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为新形势下实现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以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给予科学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使党员领导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历史与文化,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学史使人明智,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历史不是年月日的流水账,而是充盈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人是文化的产物,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面对的文化及其历史由来,进而达到自觉传承、激扬创造。从历史与文化学习中,我们会得到思想启迪、价值启示、精神熏陶,会提升鉴识能力、思辨水平、洞察视野。
不忘初心坚守正道,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优秀道德规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无论已经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现在已经改变了多少,都不能忘记当初的梦想和追求;无论已经付出了多少努力并获得了多少成就,都不能松懈满足而裹足不前。坚守正道,就要与庸俗作别、与低俗划界、与媚俗分离,始终坚定方向,走在正确道路上。对于先人传承下来的优秀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我们要善于运用、传承发扬、积极践行、率先垂范,作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模范。
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为官理政之要,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克己奉公、自强勤政。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是党的事业枝繁叶茂的源泉。水有源,故其流之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之不穷。面临“四大考验”、身处“四种危险”,我们务必“三省吾身”,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思想定力和政治定力,务必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牛玉儒都是这方面的楷模,而一些腐败官员“口言善、身行恶”则令人不齿。
补足精神上的“钙”,使理想信念走向深沉而执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树立远大理想,保持信念坚定,志存高远,心底坦荡,达至“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西方个别大国依仗经济军事优势,利用现代文化形式和信息传输技术,以咄咄逼人态势大搞文化观念输入、价值观输入,长期推行“洗脑”“换心”战略,我们既要严加设防又要坚决还击。我们只要精神之“钙”补足了,就不惧任何侵犯之敌,就我自岿然不动,依然保持风景这边独好。
(作者:商志晓 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4-07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动力的关键是什么
- 2017-04-07石平: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
- 2017-04-07领导干部应少练嘴多跑腿 既重言更重行
- 2017-04-072017宁波特色文博会开幕在即 三大特色...
- 2017-04-07从天人之学看中华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