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的方法论意义
“组合拳”的方法论意义
2017年03月07日 16:09:59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毛跃
“组合拳”的方法论要素
实践性。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组合拳”就是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样本,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是领导拍脑袋的产物,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各地打好“组合拳”的先进经验,并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以指导新的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现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这种方法“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整体性。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拆治归”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只有把“拆治归”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整体认识,才能使“组合拳”有效发挥认识和改造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作用。“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解决的是一个发展环境和发展理念的问题,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迎来“浙商回归”,而“浙商回归”又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拆治归”,切忌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拆治归”,而要协同联动,整体推进。
开放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组合拳”,把它看成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组合拳”。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它是开放的,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组合拳”。
持久性。“组合拳”是一个好的工作方法,要坚持做下去,久久为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内容都会发生变化,但“组合拳”这种工作方法是不会过时的。只要实践证明“组合拳”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那就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有些同志可能会说,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进步的,工作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们说“组合拳”要长期打下去,是就其方法论意义所说的,并不是就某一具体的工作内容而言。比如,当前的“组合拳”核心是“拆治归”,这是一场硬仗,必须毫不动摇,纵深推进,坚决打赢。“组合拳”揭示的这种方法论意义,实质上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指引我们的工作。
以辩证思维打好“组合拳”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组合拳”是一种工作方法,但如何打好“组合拳”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找准方向。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要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结合起来。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校正方向,避免偏差。要在不断巩固“拆治归”成果的基础上,为新的发展开辟道路。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3-02刘奇葆:电影繁荣最终要体现在优秀作品上
- 2017-03-02张宇: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认识
- 2017-03-0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领导干部是重点
- 2017-03-02女高职生吐槽就业难:男生几乎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