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2017年02月28日 14:29:19 浏览量: 来源:宣讲家网 作者:韩宇

  (一)社会存在变化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深刻深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利益关系、社会结构等重大调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党自身建设的全面加强;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就业机会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房价教育医疗问题的凸显;一些人和一些企业既期盼深化改革又担心自身利益受损,既对国家未来有美好预期,又对自身发展怀有忧虑,等等,这样的新变化、新情况,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频恼、转型中的困惑,以及复杂多样的心态和情绪,都在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中打下烙印,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影响。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新的阐释和引领空间,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

  (二)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多样的态势活跃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完善,使得意识形态格局保持着一元多样质的稳定性,而体制机制的变革发展,也使得意识形态领域局部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一些思想观点特别是西方思潮跃跃欲试,竭力与我争夺意识形态的解释权、话语权、引领权。意识形态领域多元思想文化、多种话语体系、多个舆论场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已是一种客观存在,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社会思潮长期并存、相互激荡趋势日益显著。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的任务艰巨繁重。

  (三)抵御西化分化图谋面临的挑战具体严峻。党的十八大以来,境外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攻势不减,在我有力有效正面建设和积极妥善应对措施下,他们自我评估为“策略有误、效果不彰”。但是,敌对势力把中国的发展壮大看成是对其国家利益、价值观念的挑战、挤压和威胁,他们不断调整策略与我进行新的较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重点仍将围绕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他们还会继续主打民主、人权、“宪政”牌,也会打民族、宗教牌,加大抹黑“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力度,打压“中国制度”。但其切入点将呈现多样多变和具体化的新特点,比如,把意识形态话题包装成经济、文化、社会甚至环保、气候等个案进行集中炒作,用民生问题挑动民主政治问题;打着“民族自决”“宗教自由”等旗号,利用一切时机发起新的意识形态攻势。还要看到,他们尽管在香港“占中”问题上遭到失败,但决不会放弃把香港作为向大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通道和 “踏脚石”。敌对势力要实现这些图谋,必然寻求所谓“陆港澳台”的“四地联手”,必然会与“藏独”、“疆独”、“三股势力”、海外“民运分子”等内外勾连、沆瀣一气,经济上长期资助,政治上充当“保护伞”,舆论上打气张目,拼凑搞乱中国的意识形态同盟。

  (四)争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阵地的较量更加激烈。在多媒介、“自媒体”成为现实的条件下,媒体格局深刻变化,舆论生态日趋复杂,媒体管控、舆论引导的难度凸显,传统宣传管理方式面临新的传播模式的挑战。我们在争夺新媒体阵地的较量中已取得进展,不但使敌对势力借助新媒体向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优势受到很大削弱,而且使新媒体成为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手段。面对这种新趋势,敌对势力竭力采取新攻势争夺新媒体阵地,阻止我新媒体的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敌对势力也会加大对我某些传统媒体的资助使用,培植制造舆论事件的代理人。

  (五)意识形态渗透侵蚀的手法隐蔽多样。一些社会论坛、讲座和研讨会,成为“异见分子”规避管理、散布错误言论的场所。一些顽固坚持错误思想观点的人串通勾结,频繁就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抱团”炒作,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聚集化、组织化特征。国际舆论对国内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敌对势力里应外合,利用新媒介助推境外歪理邪说在境内落地传播。一些境外势力利用宗教,以青年学生和基层群众为重点,对我进行渗透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防范遏制宗教极端主义蔓延渗透的任务很重。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