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坚持民生优先 谱写民生工作新篇章

2017年02月21日 08:59:38 浏览量: 来源:哈尔滨日报 作者:尹鸿雁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行动纲领,是哈尔滨未来发展的新蓝图。报告要求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第六个方面的工作关乎民生:“坚持民生优先,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民生工作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透过报告中未来五年的民生工作举措,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的民生情怀。

  民生问题,党成立以来直面的现实问题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民生工作必须充分表达党的这一性质与宗旨。民生,指人民的生存权利,既包括基本的生存权利还包括基本的发展权利,基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始终有一条主线,就是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民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党代会报告中阐述了哈尔滨市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一定会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共享民生,成为民生工作的新理念

  共享发展作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哈尔滨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回首过去的五年,哈尔滨市委一方面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市之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从整体上提高百姓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通过惠民生、补短板,再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市委拿出“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一个都不能少”的气魄,把共享民生的理念书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程碑上。共享民生的必由之路一定是精准扶贫,过去我们强调开发式扶贫,但有些人、有些地区由于某些客观因素,不具备自身脱贫的能力和条件,如果让这些人、这部分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因此,党代会报告中承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需要注意的是,从政府的角度看,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是政府的职责和努力方向,但这并不等于政府要包揽全部的民生投入,“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民生的改善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贡献更多智慧。从个人角度看,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共享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根于勤奋,创造财富,改善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共同绘制。

  民生工作,由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

  从哈尔滨历届党代会报告中可以看出,民生话语,从人民解放,到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并提,体现了民生工作正一步步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千方百计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民生工作目标更加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2016年底,哈尔滨市医疗保险已实现在9城市的14所医院即时结算。脱贫攻坚扎实推进,139个贫困村、5.33万贫困户、18.78万贫困人口脱贫。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国家和省下达任务,为2.9万户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热点民生得到积极回应,一项又一项民生工程接连发力,围绕的都是当前民生领域最集中的问题,提出的是一系列针对性强、具体务实的民生举措,精心编织的是浩大的、实实在在的民生保障网。民生建设从宏观层面进入微观层面,力度之大、措施之实,前所未有。

  凡为过去,皆为序章。回首过去的五年,哈尔滨市民生工作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政府以突出的业绩,向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来之不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阶段,必须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循序渐进、尽力而为,推进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使全体人民生活更加有保障、有尊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哈尔滨市委一定能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