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君子的荣誉与责任

2017年02月06日 15:21:24 浏览量: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文文

  回溯至孔子生活的年代,春秋末年,周天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威,建立在家族、氏族基础上以血族关系为纽带的管理体系面临崩盘。国家的百姓不再由一个氏族或家庭成员组成,必须要找到新的、理性的、牢固的基础,来支持国民属于国家及国家领袖。孔子认为荣誉与责任是国家观念的基础,也是文明存在的基础。

  高尚、高贵的动机将影响和鼓舞人们的行为。利益与恐惧引发贪婪与掠夺,当人们认为以掠夺来获取可以缓解恐惧之时,遗憾的是仅仅带来了更深的恐惧,更大的贪婪,更彻骨的不安。只有将荣誉感激活,才能产生责任感。而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将进一步润泽荣誉感。所以,纵然那时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孔子仍然呼吁不要背离文明的基础,应该唤起良民的信仰,在家做孝子贤孙,出门忠君爱国。能够真正唤醒民众良民信仰只有一条路径,即良民的信仰在君子的心中筑牢。

  荣誉与责任对应到社会的管理体系中,形成了系列的君子之法,这是唯一的基础、真正的基础、绝对的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在孔子的言论中有那么多内容关乎君子。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应该通过提升别人、成就别人,来找到彼此的相同之处,而不是通过降低、贬损他人来显示彼此的不同。前者消解对立,后者诞生矛盾。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周”就是完备、普遍、周流广阔,可引申为团结。《左传》晏子曰:“淸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比”就是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说文解字》认为,“二人为从,反从为比”。世上的事务两两相对,其间的关系贵在相济,需要以“周流广阔”之心来对待,如同“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无私,不生分别心,才可“周”。只有这般,方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是源于荣誉产生的力量,立足整体、长远,以此来履行责任,夯实国家基础。面对多元的文化,转向中国在世界舞台中的新坐标,这一观念更为重要与必要。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