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叨唠”
记忆深处的“叨唠”
2016年12月25日 09:20:2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林亮
曾几何时,常听到用“家风好”来称赞一个人,或是对父母孝敬,或是言行端庄,或是在某些方面优于他人,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
记忆的深处,总有一些片段始终刻印着家风的影子。
尚是孩童的时候,常遭祖辈的呵责,或起于单手吃饭,或为着坐相不佳,或是种种不适于家庭习惯的,总是不免要被说上几句,仿佛这样才能长了“记性”。
待年龄大些时,父母的“叨唠”也开始缠绵于耳边,当学习成绩落后于他人,或者做了一些错事时,叮咛便纷至沓来,“看看别人”足以让耳朵长出“厚茧”,“好榜样”随之成了学习的目标。
当自己颤颤巍巍地踏向工作岗位时,便有了四叔的一路指引,句句叮嘱,如同一尺长鞭,催赶着一路奋蹄向前;篇篇长文,恰似一杆标尺,是永远追随的不竭动力。
慢慢地,祖辈的呵责不见了,父母的叨唠也越来越少了,四叔的指引也越发弥足珍贵了。但是,这些苛责、唠叨和指引,已经镌刻在内心的深处,深深地影响着每一言、每一行。或许,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可是,家风是什么呢?严格来说,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在长期生活中,逐步沉淀、一致认可并共同遵循的言行习惯、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可以说,家风彰显着一个家族矢志坚守的道德规范,凝聚着一个家庭的文化积淀,体现这个一个成员的情操素养。其实,对我们来说,无须那么复杂,家风就是挂在嘴边的“叨唠”。这种“叨唠”听多了、听腻了时,也无形中也就被和风细雨给“熏陶”了。
印象中,家中老宅的客厅上方有一方牌匾,上书“万世流芳”四个大字,并用红漆涂染过,显得格外的醒目。孩童时,常在客厅里玩耍,常盯着这四个字,总不知道该念“万世流芳”,还是该读“芳流世万”,自然也不得其意了。只不过,这四个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可惜的是,这块牌匾在老屋翻建时被拆了,再也没看到过了。
总以为,“万世流芳”四个字就像一块传家宝,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她在用无声的教诲、无言的嘱托滋润着、感染着家人。从祖辈到父辈,再到后辈,都始终坚守着这四个字的承诺,不断地追寻着更好的未来。有了这块“传家宝”,家人就可以走在正确的轨道上,以免误入歧途。
其实,家风是可以遗传的。当我们粗言秽语时,家人便也变得粗俗不堪;当我们沉迷于棋牌中,家人深陷于赌博便不再奇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不好,下必效焉。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我们,每一言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人,每一行都承受着沉甸甸的责任。无论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在别人眼中都是一种比较或者效仿。常常看到,父母责备自己孩子不该做什么时,自己却成了孩子的“榜样”。岂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人说,生活如此艰难,何谈家风?我想说的是,好家风与贫富、地位无关,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高低与贵贱,你都可以保持精神上的“高风亮节”。否则,你将是真正的“穷人”。
(湖州市委外宣办 林亮)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23苍南:清风进家门
- 2016-12-22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天台样本
- 2016-12-21他用真情把百姓暖透
- 2016-12-20丽水莲都:廉洁家训挂厅堂驻心堂
- 2016-12-20杭州湾滨海欢乐假期小镇:文化让小镇更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