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红色文化凝聚共识

2016年11月04日 14:52:3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吴雯雯

  古人读书喜用竹简,将竹条串在一起的麻绳,称为“编”。如果没有“编”,那么竹条不成次序,只是一堆无用的竹片,但是将竹条用绳子穿起来,形成次序,就能真正发挥竹简的阅读作用。在党组织的建设中,红色文化如同“编”,将党员干部紧紧凝聚在一起,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家庭有家风家训、企业有企业文化、国家有历史文化,文化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没有文化的民族就像是一盘散沙,历史上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文化的禁杀让秦朝加速灭亡;相反,汉武帝独尊儒术,让文化成为国家凝聚的内核,天下一统繁荣昌盛。由此可见,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都需要有文化作为内核,使其成为凝聚社会成员的向心力。

  可能有人会问,谁没有文化呢?党员干部或多或少的都接受过素质教育,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这里所说的文化并非学历,而是指为众人所共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红船上的12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拥有8800余万名党员,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改革开放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靠的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这是将全国人民紧紧团结到中国共产党周围来的感召力量。

  社会主义红色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经济条件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各种思想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使人们容易产生茫然失措的心理,甚至导致道德的滑坡、文化的失范。因此,引领中国人民走出文化困境,重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

  列宁说过,“在文化问题上,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仅有一腔热血还不够,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和持续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五四运动期间,在先进文化思潮的引领下,广大青年学生聚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靠着坚定的红色信仰,中国共产党的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和大炮,成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新中国建立后,出现了很多优秀党员的代表,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燃灯者邹碧华等,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为民服务的道德光辉。共产党员应该秉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开创未来”的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使红色文化的力量成为凝聚8800万名党员的重要抓手,成为将13亿人民团结到党周围来的核心力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文化的建设具有长期性,不管怎么重视都不过分,一定要尽快建立文化市场、健全文化发展机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而持久的发展,为推动中国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明强国”提供强大动能。

 作者单位:临安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