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2017年04月07日 10:45:42 浏览量: 来源:《求是》 作者:王贤卿

  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中枢环节,是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后能否得到人们自觉遵守的关键。制定的良法若得不到执行就是一张白纸。严格执法必须贯彻平等、公正、和谐等“善治”原则。在执法中,平等意味着要消除特权,公正意味着要不偏不倚,和谐意味着要善用法律精神化解社会矛盾。严格执法,要求坚守法治的底线、体现法的威严,同时要善于把握引导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方法,融法、理、情于一体,引导和支持人们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使社会治理的过程同时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专业化要求严格按规则治理,司法民主化则要求民众广泛参与。公正司法体现在司法民主化与司法专业化的结合中,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既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气所在。唯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正司法既是工作理念,也是工作原则,必须遵循法、理、情的冲突—融合—平衡规律,而最终的平衡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的,坚守法治底线,充分说情论理,促进法律秩序与自然秩序的和谐相融。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全民守法的根本任务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守法的前提是信法,而信法的关键是法律本身蕴含道德基础,执法充满人性关怀,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如此才能引导公民形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意识,才能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才能使核心价值观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