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校思政课创新需要协同思维

2017年04月01日 17:05:16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彭冰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指出了新的方向和路径。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是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高校的思政课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成功经验,但这些改革成果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只有以协同思维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让思政课更好地服务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各方面相互协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考核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案例分析教学法,它不仅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关联,还涉及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建构等方面。思政课教材往往过于理论化,只注重结论,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如果在课堂教学上只注重理论阐述,不接地气,不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的道理,学生是不爱听的。因此,把典型的鲜活的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探索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变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环节,要求师生事先做大量准备,共同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广泛地开展调查研究,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高质量案例,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案例进行加工整理,编写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教育性的教学案例。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对编写好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地提出问题,阐发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教师对学生分析与讨论的结果要进行总结和点评。在课后反馈环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由上可见,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的建构,或者说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协同作战。一切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都要集中在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上。只有这样,教学改革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高校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相互协同。无论是理论研究、新闻出版、文化宣传还是课堂教学,学术性与政治性的关系始终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无疑,传授学术性的知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在课堂上既然要传授知识,当然首先要求具有学术性。但是,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学术性的要求不是唯一的要求。因为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意识都产生于社会的物质实践,所以必然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超越某一或某些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无阶级倾向的意识形态。任何思想体系都具有意向性,总是指向现实的,都对社会实践活动和行为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说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观念;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因此,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教学,除了追求学术性,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紧密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展开。没有政治高度的哲学社会科学就等于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也有育人功能,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都有育人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政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只有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一方面,要编写好、使用好“马工程”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另一方面,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样,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坚持和践行“四个统一”,即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再次,高校思政课与日常思政工作相互协同。日常生活是彰显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基本领域。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外在于人的现实生活的活动,用抽象的意识形态理论话语把学生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疏离开来,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且应该向日常生活的深层渗透,要贴近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基础和立足点,关注和回答学生日常生活中提出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建立思政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融通的协同机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让日常生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各个方面都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切管理工作、文化建设、休闲活动、大众传媒都可以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寝室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另一方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内实践教学活动、与有关部门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紧密配合的实践育人运行机制,增强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总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度,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个系统出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协同思维推进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事,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事,应成为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要构建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