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血性”的品格 解决突出问题
党员领导干部要有“血性”的品格 解决突出问题
2017年02月15日 16:47:35 浏览量: 来源:宣讲家网评论 作者:徐云鹏
有血性决不仅仅是英模人物的专利,党员领导干部同样不可或缺,而且十分紧迫和重要。有血性是党性的本质体现,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战斗性的根本。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努力做到:责任义务面前“敢于担”,艰难困苦面前“敢于拼”,急难险重面前“敢于上”,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刹”,挫折面前“敢于扛”,利益诱惑面前始终坚守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血性”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刚强正直的气质”,其鲜明特征是勇字当头,不怕苦、不畏难、不惧死,英勇顽强。有血性主要是对一个人的胆量、胆识、胆略的褒奖,往往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坚毅果敢、敢作敢当等优秀品质紧密相连。因而,一提“血性”,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它与战场撕杀、见义勇为等英雄壮举联系起来,当成英模人物的专利。其实,肩负领导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做到有“血性”,同样非常迫切而重要。血性是党性的本质体现,是党的战斗性,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就是一种血性,而且是党员领导干部最纯真的血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1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指出,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就是党内政治生活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每个党组织都成为激浊扬清的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成为扶正祛邪的战斗员。
天下之事,成于负责,败于失职。有血性、敢于负责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道。2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狠抓落实同样离不开有血性。有血性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战斗性,有血性的优良传统蕴含在党的性质宗旨之中,它是抓落实不竭的动力源泉;有血性是抓落实必备的基本素质,能不能抓落实,如何抓落实,往往体现着党员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血性才能干多大事业,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取得多大成就;有血性还是抓落实不可缺少的意志品格。落实靠尽责,尽责需血性,血性促担当,否则就没有资格去抓落实,更没有资格做党员领导干部。
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首要是心中有责,必须强化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始终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有四做”;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关键是心底无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旗帜鲜明,较真碰硬;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基础是心有定力,始终要心神不乱,面对困难、面对压力、面对诱惑,顾全大局、稳住心神、顶得上去;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核心是心系本职,立足岗位做贡献,纠正庸懒散,杜绝生冷硬,消灭错忘漏,每项工作都在真学实做上下功夫见成效。实践中,做有血性的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做到:
率先垂范,责任义务面前“敢于担”。有血性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职业道德。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岗位、对家庭、对身边人都有责任。敢不敢承担责任,能不能坚守职责,示范推动是衡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有没有血性的重要指标。一名合格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敢做敢当,自己的责任不推卸。然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对事业的崇高追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推不动,推了也不动;有的拈轻怕重,回避矛盾问题,碰到难题踢皮球,致使小事拖大、一般问题拖成棘手问题;有的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应付差事,舒舒服服占位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还有的同志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甚至是故意推卸责任。其实,这样做是最不明智甚至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古人讲:“志于事业,则富贵不足道;志于富贵,则其人不足道”。如果一个人眼睛只盯着一官半职,把职务升迁看得很重,满脑子功利思想,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就不可能在工作上有大的作为,真正成就一番事业。人非圣贤,难以尽善。工作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正视错误,深刻反省,汲取教训,承担责任,引以为戒。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血性的鲜明品质,顶天立地,敢做敢当,拿得起、放得下。错了就认,认了就改,再也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艰难困苦面前“敢于拼”。党性与使命同生,血性与责任同在。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这是党员领导干部有血性的鲜明特征。应该肯定,经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队伍在责任担当上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有的遇到好处往前靠,遇到难题撒开丫子往后蹽,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工作中推三阻四、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上推下卸;有的好人主义严重,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会批评,怕得罪人、丢选票;有的作风飘浮,庸政懒政,暮气沉沉,该抓的事不抓,该管的事不管,等等。其实,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为艰难困苦而生、为攻坚克难而死的人。毛主席曾经讲过,“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可以说,若是没有矛盾问题,没有艰难困苦,也就失去了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四平八稳、舒舒服服是当不好官的。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坦言:“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当前,正是习总书记胸怀天下、忧党忧国的责任意识,强国富民、戮力复兴的进取精神,直面矛盾、锐意改革的胆识魄力,为全党做出了表率。
急难险重面前“敢于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党员领导干部是正义的象征,是勇敢的化身,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紧急时刻能冲得上去。这是因为,党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战斗在哪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领导干部总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冲在第一线,靠前指挥,这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不可回避,在各地见义勇为英雄榜上,极少有党员领导干部,而被评选为见义勇为英雄的党员领导干部则更是凤毛麟角,这固然与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特点和生活习惯相关。它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紧急时刻,党员领导干部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固然可贵,但是“敢于上”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敢碰“钉子”、敢拔“钉子”、破解难题、狠抓落实上。特别是要具备高超的应对和驾驭突发事件与复杂局面的能力,迅速化险为夷,保一方平安。即使身处危急关头,也能够沉着冷静,科学决策,靠前指挥,成为群众可信赖的“主心骨”,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失,这才是党员领导干部“见义勇为”的要义所在。
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刹”。为官一任,培育一种好风气,这才真的风清气正。党员领导干部是风清气正的缔造者和践行者,在歪风邪气面前有血性,则表现为有正气,有豪气,有胆气,敢抓敢管,毫不留情,坚决抵制斗争。一些落马高官原本应该带头坚持原则、抵制歪风,但却心无定力、随波逐流、以身试法,抛却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成为可耻的阶下囚。沉痛的教训警示我们,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破除好人主义,应该长抓不懈,久久为功。不可回避,目前好人主义在一些党委班子内部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表现为党委班子成员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栽花的事都争着去做,得罪人的事则退避三舍。或是新官不理旧帐,或是棘手问题往上交,或者碰到矛盾和稀泥,加之各级对下检查督导不严,一些问题在交叉叠加中逐渐沉淀,成为后人很难解开的死结。显而易见,好人主义实际上就是机会主义,它以损害集体利益为代价,最终达到回避矛盾、保全自己的目的,是一种损公肥私的政治投机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委要担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破除领导工作中的好人主义,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是基础,完善制度机制是关键,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是根本途径。通过健全制度机制切断一些人回避矛盾、当老好人的念想,把各级领导干部推到坚持原则、解决问题第一线,就能有效铲除好人主义的土壤。这些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对于有效挤压好人主义的空间、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必将发挥基础性、全局性和长久性作用。
挫折面前“敢于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矛盾错综复杂,困难没有穷尽,挫折不可避免,因此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不能丢。有血性的党员领导干部,遇到挫折能扛得住,站得稳,胜得了。有人专门翻阅过国外293个著名人物的传记,发现127人在生活中遇到过重大挫折,而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公式:“挫折——奋起——成功”。美国前总统林肯22岁生意失败后从政,先后30年经历了10多次竞选失败,最终在51岁时登上了总统宝座。美国著名学者奥里森·马登说通过实验得出一个结论:“人生如果没有挫折,人的潜能只能挖掘出25%,但一遇到挫折,其它75%的潜能才能被开发出来”。挫折能磨砺坚强的意志,挫折能够激发拼搏的动力,挫折能够锻炼成事的本领。面对挫折铁骨铮铮,不灰心,不泄气,不屈服,不放弃,义无反顾地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这样的人。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做出新业绩,树立好形象。
利益诱惑面前“放得下”。人品高低,利益诱惑是块试金石。党员领导干部也是人,同样避不开利益取舍问题。面对利益取舍,有血性的党员领导干部会始终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拿得起、放得下,看得开、走得远。俗话说,人生是座“回道墙”,酒色财气里边藏,谁跨过谁寿命长。对于人来说,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无忧无虑生活着,做一个自由的有尊严的人。外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形象:“当你把金钱看成是上帝的时候,他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伊索寓言中也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原来已有的东西失去了。”教训表明,一些官员出问题,往往是被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俘虏而致,尤其是金钱、美色的诱惑,钱是祸根,色是祸水。唐朝有人写过《钱本草》一文,他把钱比作是一味药,说:“钱,味甘,大热,有毒。”味甘,香甜可口;大热,人们趋之若鹜;有毒,如取之无道,将伤及性命。沙士比亚曾经忠告过贪心的人们:“你即使富有,也与穷苦无异,因为你正像一头不胜重负的驴子,背上驮着金块在旅途上跋涉,直到死亡来替你卸下负荷。”可见,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金钱观和消费观是多么的重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使贯彻《准则》、《条例》成为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管,确保贯彻落实不走偏、不走样。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严格落实执纪问责,完善抓落实的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15讲真话: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 2017-02-15鹿心社:以新认识指导新实践 推动全面从...
- 2017-02-15以新理念新举措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 2017-02-15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
- 2017-02-15立身要重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