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正己的鲜明昭示

2017年02月07日 07:26:45 浏览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王鹏志

  正人先正己。这是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督好自己,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全面从严必然要求强化党内监督,纪律检查机关的自我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应有之义。之所以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王岐山同志在起草说明中不仅开宗明义提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文中进一步提到,“是中央纪委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800人次、组织处理2500余人、处分7900人。这些抽象冰冷的数据,折射出纪检干部自身出现的“硬伤”。有的干部的朋友圈不干净,不讲规矩、不守纪律,擅自处置问题线索,打探消息、跑风漏气,说情抹案、收钱收物,利用权力寻租……这些问题有的令人触目惊心。

  己不正,焉能正人。问题就是短板,短板制约整体。当前,治党正向从严、全面和深入推进,纪检干部队伍作为践行这一重大使命的主力军,不能置身于外。纪检干部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寸,纪检事业就会离党中央的要求偏出一丈。若想把全面从严治党这块铁打好、打成钢,纪检干部这个打铁人自身必须过硬。

  肩负重大使命,饱含无限信任,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信任就是放纵,就是不负责任,不仅对干部不负责任,对党的事业也不负责任。越是信任越要监督。监督既要靠组织、靠敢于担当的人,也要靠制度。失去制度抓手的监督是不系统的,缺乏客观制约的刚性。无疑,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纪委自我监督的迫切之需,更考量着当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年初岁首,是总结谋划、辞旧迎新之机。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央纪委推出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理念制度化,展现出无私无畏的自我革命勇气,用担当的行动诠释一代共产党人对党的无比忠诚。当天,这一重磅消息令无数网友叫好点赞,微信朋友圈、各网络媒体纷纷刷屏。正如广大网友所讲,这必将在党的历史上,尤其是党的纪律检查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谱写出纪律检查机关自身建设的新篇章。

  酝酿已久,历时1年起草,分10多个专题深入研究,中央纪委领导主持召开座谈会,中央纪委机关18个部门和部分省区市纪委分别起草初稿,下发182家纪检机关(机构)征求到1150条意见,中央纪委先后召开10多次会议研究讨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如此反复打磨、精雕细刻,无不彰显其分量之重、“含金量”之高。

  这是一个扎紧密织的制度笼子,里面装的是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权。这也是一个用实际行动作出的郑重承诺,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这更是一份面向党内外发出的鲜明昭示,纪委的权力是有监督的,纪检干部是有严格纪律约束的,用铁的纪律锻造出的铁军将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