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同志”,呼唤平等的党内关系
一声“同志”,呼唤平等的党内关系
2017年01月11日 13:45:08 浏览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赵刚印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党内等级观念是比较淡的,党内上下级之间也不存在太多的讲究。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时,问随行人员一个问题:“你们都来讲一讲,什么是当年我们在井冈山的好传统、好作风?”周围人回答,党的优良传统有很多,如“艰苦奋斗”“支部建在连上”等。毛泽东同志说,你们还要加上一条——“官兵平等”。今天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在当时却很时髦,因为军阀部队里面打人很普遍,士兵没有什么权利,忽然有一支“不打人”的军队,还讲平等,吸引力非常大。
粟裕同志曾回忆:红军对外最有力的宣传是“官兵平等,红军不打士兵”。红军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是被称为“儿童军”的红25军,刘华清同志当时就在这支部队里。据他回忆:这帮小孩来自社会最底层,他们为什么愿意跟着红军走了几千里不掉队?因为参加红军让他们感到作为“人”的尊严。
1948年6月,蒋介石组织120多名高级将领开会,要求他们研究一下共产党军队到底强在哪里?这些将领提出了8条改革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学习共产党军队的“官兵平等”。可见,由“上”对“下”、由“官”对“民”、由“贵”对“贱”,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党内平等关系。
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反特权教育,摒弃特权思想、禁绝特权行为。在反特权方面,我们党曾经有过专门的规定。比如,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明确规定,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权利。
但是,市场经济搞了几十年,“等级”这些东西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仍然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们对个人的崇拜在减少,可对权力的崇拜却没有弱化。
同时,个别干部做领导时间一长,思想上逐渐麻木,缺少正义感和同情心,甚至认为某些不公平、不公正现象是理所当然的,见怪不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为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任何党员干部,只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当官做老爷的权力。”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过去,在建立健全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和平等处事的党内关系上,我们比较重视的是“言传”;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表明:“身教”远胜过“言传”。党内同志式政治关系的构建,需要从微观、从具体问题抓起,更需要从“关键少数”做起,见微知著,身体力行。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10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 2017-01-07立规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 2017-01-07“见官大三级”,监督不可失
- 2017-01-06让改革之光继续照亮中国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