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2017年01月06日 09:54:21 浏览量: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欧阳坚
文化自信激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孕育创造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红色基因渗入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奇迹的精神航灯和信念路标。
在陇原大地上创造形成的南梁精神、铁人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陇原人奋发图强建设美好家园。这种精神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遇到的矛盾更大、困难更多,迫切需要树立文化自信,激浊扬清,汇聚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洪流。
与时俱进增强文化感召力、影响力
经济落后并不等于文化落后,而文化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比如,甘肃、云南等省份虽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但文化积淀深厚、发展较快。欠发达地方,文化可以大有作为。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充分发挥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优势,让特色文化璀璨绽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丰富、更具感召力。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广泛弘扬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赓续不断的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其中,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代表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理想,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浓郁地域色彩和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璀璨夺目,摆脱物质因素的制约而独领风骚。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做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讲清楚”,把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等特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资源等发掘出来、开发起来,坚决反对数典忘祖、丑化民族文化的行为,以文化的自信增强发展的自信。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文化自信的增强,也来自于改革创新。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才能不断厚植文化自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文化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文化市场要加快构建文化产品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体系。用市场化的手段建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等战略平台。形成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机制,保障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必须全面提高文化影响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而是要革故鼎新与兼容并蓄结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开放包容的姿态,创新发展文化。要在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做精做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自觉抵制“西化”、不盲从,又充分汲取各国各民族文明有益成分,使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引领世界。坚定文化自信,要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得更生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的基因深植于内心,才能更有定力地坚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自觉。
相关阅读
- 2017-01-05找准国企国资改革突破口,开启中央企业...
- 2017-01-05李君如:治国理政,思想文化智库大有可为
- 2017-01-05“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蕴含的文化发展理念
- 2017-01-05文化“走出去”要“择其门而入”
- 2017-01-05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