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环境
为人才建功立业营造良好环境
2016年08月09日 16:03:28 浏览量: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周运华
近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刘云山同志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家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为人才建功立业创造平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事业之基、发展之本,国家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在新一轮人才资源分配中有所作为,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人才成长创造平台,为人才建功立业营业造好环境,加快延揽聚集和培养造就一批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人才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环境竞争。环境对外是吸引力、竞争力,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纵观古今中外,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劣则人才散、事业衰。大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小到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哪里的人才环境好,哪里的人才成长就快、聚集就多、活力就强。反之亦然。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呢?
要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发展平台是引才关键。优秀人才愿不愿意来,引不引得进,留不留得住,关键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是否具有体现人生价值的发展平台和事业空间,是否有一批帮助其实现人生追求的志同道合“伙伴”。现在一些单位引智、引才,容易进入误区,对经济待遇和物质条件宣传得多,对发展平台和事业空间搭建得少,很难真正引进潜心干事、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要真正做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坚持“学有所用、才有可施”,搭好发展平台,有针对性引才。
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取消单纯用发表论文、SCI等“数字化”的指标对企事业单位和科研人才考核或排名,放宽科研项目管理的考核周期,让科研人才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迸发创造火花,产生创新灵感。努力摒弃在学术机构搞“一言堂”的现象,大力倡导“我爱导师,我更爱真理”的理念,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决维护学术自由,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善于质疑,敢于挑战,勇于追求真理。积极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注重加强与人才心灵的沟通,为创新失败人才营造宽容、和谐的氛围,使创新人才活跃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自由的学术氛围中。
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是聚才留才的“软环境”,能激发人才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人才自觉向往和留守。引进人才,要善于听取引进人才的建议意见,特别是人才的切身感受,努力解决其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忧虑,真正用真心尊重人才,用真情帮助人才,用文化融合人才,既留住人才之“人”,更留住人才之“心”,使人才不仅愿意来,还要甘愿留,增强人才对自己所生活城市与工作岗位的感情认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已让世界为之感叹,而我们却不能够停止创新的脚步,创新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我们要不断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让人才建功立业,就要有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当然,一个地区的发展平台、学术环境、文化氛围的改善却非一日之功,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环境优则人才兴,伴随着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越来越多的人才会在神州大地上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8-08铭记党史不忘初心
- 2016-08-08全面把握“四个意识”的深刻内涵
- 2016-08-08如何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