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群众意见之“镜”
用好群众意见之“镜”
2016年06月06日 00:00:00 浏览量: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梁璀 冯俊腾
清朝钱大昕有一篇著名的《镜喻》,文中说道:“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意思是说,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万物,却看不到自己的脸,要借助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面目。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也需借助群众意见之“镜”,检验我们的党性修养,评判我们的工作得失,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怎样、工作作风如何,广大群众看得最清楚。习主席曾深刻指出,“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群众的所感所言、所思所盼,可以照见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对待群众意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如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关起门来搞教育、搞整改,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通过群众意见这面明镜,照一照自己在理想信念、遵规守纪、敬业奉献、道德行为、精神状态等各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认清并洗净“吾之面”,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用好群众意见之镜,主动擦亮是前提。有些群众不愿意提意见,有些群众意见不能下情上达,说明群众意见这面镜子常年不用,落了灰,蒙了尘。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主动放下架子,走进基层群众之中,充分发扬民主,敞开胸怀让群众提意见,特别是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群众提意见的渠道更加便捷通畅。除了以意见箱、调查问卷、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倾听外,还应采取电子信箱、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形式,真正使网络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
用好群众意见之镜,虚心接受是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不屑于听群众意见,有的表面上看是在倾听,实际是“装听”,做做样子而已。听取群众意见,贵在真听,根据群众提出的问题“对号入座”,从中看到不足、明确方向、及时改正。党员干部应以闻过则喜、知过不讳的胸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诚恳接受群众的帮助。对提意见的同志,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特别是对于网民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都要真诚欢迎,并认真研究和吸取。
用好群众意见之镜,闻过则改是关键。“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成效,最根本的就是要看解决了什么问题,群众满意不满意。党员干部要时刻以群众意见之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校正自己的政治方向、审视自己的生活情趣、鞭挞自己的行为得失,解决好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解决问题贯穿学习教育全过程,把听取群众意见的过程作为提升党性、调整状态、积蓄动能的过程,真正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责任编辑:张路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