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2024年11月19日 15:56:06 来源: 作者: 陈琛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使命。人民,既是文艺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审美的主体和评判者。文艺作品,要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回答好文艺为什么创作、创作什么、怎么创作,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浙江音乐学院作为浙江省“十四五”期间打造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地标”,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在守正创新中坚持人民至上,秉持“事必尽善”的校训,锚定国内顶尖、国际一流高水平音乐学院的目标,积极参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高地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和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发展贡献“浙音方案”和“浙音力量”。

 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全力激活队伍建设一池春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现代化,不断呼唤人才,也能不断造就人才。新时代的浙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艺双馨、国际水准、综合发展的拔尖创新艺术人才为目标,探索总结出“教研创演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重点突出教学和科研的主体作用,激发创作灵感、升华表演感染力、促进科研成效,充分发挥创作和表演的反哺作用,检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形成全生命周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筑高水平人才的贯通发展高地。

  近年来,在不拘一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大人才观”引领下,学校通过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聘请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人士担任海外引才大使等方式,逐步建成“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虹吸效应”。组建高水平职业乐团,致力于中外经典作品的演奏与传播。通过加大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更好地服务保障“三支队伍”建设,助力浙江高水平文艺人才的聚集,为浙江继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以精品创作为抓手,全力奏响文艺为民时代旋律

  近年来,浙江音乐学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导向,聚焦“大作”“大师”“大幕”“大我”四大命题,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实践,创作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先后创排《国之歌》《钱塘江音画》《宋韵·华章》《霞姑·霞姑》等20余部大型原创剧目,并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积极参与浙江红色精神谱系构建,参与创演了歌剧《红船》等多部主旋律作品,分获第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荣誉;原创民族歌剧《李清照》、原创舞蹈《碇步桥》《一扇百年》等作品,专注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梳理,一经面世便获得一片叫好,先后获得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成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同时,不断通过优秀文艺创作演出,扎根浙江、服务中国、面向世界,有效提升浙江文化标识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学院院长论坛及音乐舞蹈季、室内乐创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创设杭州现代音乐节、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国际室内乐音乐节、浙江国际电影音乐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服务保障“良渚论坛”、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国际交流活动,将国际化、高质量演出引入杭城、惠及百姓,以强烈使命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以文艺赋美为载体,全力践行艺术惠民使命担当

  发挥音乐教化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崇美育教育,普及美育实践,是浙江音乐学院一直以来遵循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路径。一直以来,浙江音乐学院坚定弘扬中国美育精神,锚定高素质文化强国建设者的人才培养目标,主动融入省域建设,持续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服务浙江发展。探索以专业力量反哺社会、文艺惠民的新路径。近年来,学院陆续推出“相约浙音”周末音乐会、城市阳台系列音乐会等惠民文化品牌,常态化组织师生以“文艺轻骑兵”形式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及广大乡村,以文艺演出、美育教学等多种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迄今共有千余名师生形成百支“文艺轻骑兵”,奔赴全省11个地市70余个县(市、区),打造多维领域服务、多重形态呈现“浙”里文化共富新场景。打造环西湖公共音乐空间,用灵动的音乐“点亮”西湖的美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群众。坚持向全社会开放校内音乐博物馆、音乐厅、大剧院等文化阵地,打造可阅读、可聆听、可感知的沉浸式开放校园,用美育涵养爱国情操和家国情怀,以文艺服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找准文艺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聆听和捕捉新时代的声音,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坚定文化自信,铸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高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赶考路上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2024年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一班学员)

责任编辑: 郑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