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需要好形式呈现

2018年08月23日 08:34:49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省委网信办网评处处长 俞国娟

  广播剧《平凡的坚守》

  取材于20万字报告文学,6次修改剧本,三次修改样片……6月8日,制作历时一年的6集广播剧《平凡的坚守》于杭州首发。该剧既是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文艺作品之一,也是“最美杭州人”系列文艺作品之一,被列入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

  余延安同志其人其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早有耳闻,但也许只停留在知晓“其人其名”的层面,对于“其事其情”的“耳闻”,或许并没有太多的载体和机会,能够获悉。余延安的事迹,说到底其实很平凡,加班加点、带病工作、刚正不阿、关爱他人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身边同事身上常见的品质。但余延安的不平凡之处,就在于他用自己的一生执着,将这许许多多的优秀品格,像串珍珠一样串在一起,也串起了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基层纪检干部形象。

  要让这样的人物不止于浅显的“耳闻”,更需要有一种独特的方式去传递和呈现。《平凡的坚守》这部广播剧正是这样一座独特的桥。

  《平凡的坚守》是一部以内容见长的好剧。一是人物塑造学以为己。在余延安短短49年的人生旅途中,没有轰轰烈烈、壮志豪情,没有惊天动地、耀人光环,有的只是一名普通纪检干部数十年如一日,对岗位职责的坚守和担当,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执着。这种不忘初心、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剧情细节的陆续铺陈中聚沙成塔,让这位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干部形象在脑海中呼之欲出。以往我们所接触的廉政作品,大多是“学以为己、以文化之”,这种“学以为己,以声化之”的尝试,非常值得肯定。二是脉络构建见微知萌。如第一、第二集用两个小故事,以故事情节为主线,以人物关系为纽带,将余延安恪守原则、公正无私、为民着想的性格特征,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细细品味剧中的细节处理,会发现选取的都是延安同志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平凡事,诸如“一把铜关锁”“两张鸡蛋票”“三天三夜地写材料”“76页的结案报告”“78元一斤的茶叶”“八千元的捐助”等等,但恰恰是在这些小切口、微视角中,在这些凡小细节、只言片语间,我们能够通过场景环境、人物对话等声音的介质,去领悟余延安同志那种共产党人的崇高的人生哲学。见微知萌,这是这部广播剧的独到之处。三是故事结果引人深思。近年来,反腐题材剧做得越来越好,《人民的名义》刷爆网络,还吸引了不少国外粉丝。相比之下,咱们这部《平凡的坚守》用最质朴却最生动的方式,传递了一种发人深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人的一生,始终会面临如何处理“人和物”“人和人”“人的自身和谐发展”等三大关系问题。剧中整体呈现的余延安同志的生平,为我们给出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回答。他忠诚于党的事业、严明于执纪执法,他淡泊名利坦然处世,在名和利、生和死的问题上,都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蕴含在那个平凡而又闪光的躯体里,感召着人们,向他看齐。

  做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作品,需要更多突破创新。在当下这个速食时代,“用户时间”几乎成了稀缺资源,信息传播方式日益碎片化、快速化、短平化,催生了大量“快餐式”的文学作品。像《平凡的坚守》这部广播剧这般,以一种匠心精神日夜打磨出来的精品文艺作品,在当下实属文学创作中难能可贵的标本。然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好内容只有借助好形式的“吆喝”和呈现,才能走下高阁走进更多受众视野,让好的作品发挥更大价值、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