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来读《论语》

2018年08月06日 10:06:12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楼志民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堂《论语》课。当时,犹如少年之情窦初开,我对《论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就请教老师,应该怎样学习《论语》,老师回答:你先把它背下来。

  《论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钱穆先生有一句话:《论语》是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必须要读的书。他说现在的中国读书人,都有两大责任,第一是读《论语》,第二是劝人家读《论语》。接下来,我就从四个方面来介绍这本书,也算是劝大家读《论语》。

  首先,《论语》是一部经学名著。

  我们讲国学有一个系统叫“经史子集”,经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论语》,有学者把她称为“群经之锁钥”,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经学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而《论语》却是打开经学大门的钥匙。比如,《论语》对《诗经》就有三句话评价。第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说,《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无邪。第二句:“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经》,就无法和上流社会沟通交流。第三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学《诗经》,可以参透人间百态、表达爱恨情仇。由此可见,如果读了《论语》,也就打开了读《诗经》的大门。

  其次,《论语》是一部文学经典。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讲到,他最推崇的就是《论语》的文学性。举个例子,论语第11篇最后一段,孔子的学生曾皙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理想:“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春天到了,大家换上新衣服,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到沂河边玩玩水,到平台上吹吹风,然后大家一路唱着歌回家。这是我读到过的最优美的文字,是我所能想象的最动人的画面,她让人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第三,《论语》是一部行为规范。

  宋代学者程颐把《论语》称为“百代之权衡”,他说读了《论语》就像有了一把尺子,可以衡量身边的事物。《论语》不是长篇大论,它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怎么样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道不同,不相为谋”“欲速则不达”“见贤思齐”等等。这些都是《论语》里面的金句,堪称是现代鸡汤文的鼻祖,是治疗现代人各种精神疾病的良药。

  第四,《论语》也是一本被广泛误解的书。

  比如“三思而后行”,这是季文子讲的,孔子听了这句话之后说:再,斯可以。说考虑两次就可以去做了,考虑三次就优柔寡断了嘛。

  比如“以德报怨”,孔子是不赞同的,他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呀,他提倡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比如我们现在讲“言必行、行必果”,其实《论语》里后面还一句:“硁硁然小人哉!”只有小人才会这么做啊,真正的君子做事情的标准是否符合道义,只要符合道义,说了也可以反悔,做了也可以放弃。

  美国思想家梭罗说,读一本经典,就像找到一座金矿,不必再弯下腰一个一个地去捡地上的钢镚儿。我也打一个比方,读《论语》好比到了一座茶山,是龙井茶园,而那些鸡汤文就是泡了又泡的茶水。当然,一本书再好,非要自己认真读过,才会知道其中的味道。就像梁启超说的,太阳再好,别人却替你晒不来。如果你要问,怎样来阅读这本书?我也会矜持地告诉你:先把它背下来。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