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提了这六个问题,听听省委书记车俊怎么回答

2017年11月27日 14:29:1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王国锋 裘一佼

23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赴浙江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与师生互动交流。记者 梁臻 摄

  11月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来到浙江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与师生互动交流。

  秋日的紫金港,阳光和煦,金叶满枝。“与大家相比,我年长一些,经历的事情也多一些,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在一个半小时的问答中,车俊循循善诱、语重心长,一一回答了师生们关心的6个问题,现场不时响起掌声。

  推荐一本好书


  浙江大学农学院2014级茶学系学生王嘉忆提问。记者 梁臻 摄

  进入新时代,青年人该有怎样的状态和作为?农学院大四学生王嘉忆提出了学生们最切身的问题。

  车俊说,你们生逢其时,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他总结了四点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共同品质和能力素质。

  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始终怀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经受得住诱惑、困惑、挫折;

  二要有过硬的本领和素养,在课堂好好学,向社会好好学,坚持正确的学习之道、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生活之道;

  三要有远大的目标追求,把人生的根基深扎在祖国大地和人民群众之中;

  四要有务实的人生态度,不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积累,一步一步前进。

  车俊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他说,新时代的青年,要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大家可以在书中找到青春的苦难辉煌、青春的榜样力量、青春的人生答案。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读了大量的书,关键是读懂了“共产党人初心”这部大书,读懂了“人民”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事求是”这部大书。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人民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干作风。这些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提出“四个不辜负”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海江提问。记者 梁臻 摄

  走过120年的浙江大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进入新时代如何发展得更快更好?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海江提问:“您对浙江大学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200余位两院院士,5位国家最高科学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车俊用“了不起”来形容浙大取得的成绩。他说,浙江大学首先是浙江的,同时也是全国的,还是世界的。

  车俊提出“四个不辜负”,希望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望,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浙江乃至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把这份关心厚爱当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当作沉甸甸的责任;

  二是不辜负新时代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新机遇,希望浙大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努力加快“双一流”建设;

  三是不辜负浙江大学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基础,希望浙大秉持光荣传统,继往开来,再谱新篇;

  四是不辜负省委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希望浙大扎根浙江大地、立足浙江实际,为浙江贡献更多的浙大人才、浙大智慧、浙大力量。

  做红船精神的模范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

  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刘润之提问:“我们学子该如何弘扬红船精神?”

  车俊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湖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求是创新”的浙大校训,“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都是历久弥新。他希望浙江大学学习好、弘扬好、践行好红船精神,把红船精神融汇于浙大精神之中,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做红船精神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煌提问记者 梁臻 摄

  积极参与“最多跑一次”改革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省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校的大学生该如何参与到这项改革中去?

  车俊在回答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煌的这一问题时说,浙江大学和其他高校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赴全省各地调研“最多跑一次”改革,希望大家继续把这一做法坚持开展下去,积极参与到这项改革中来,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把这项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下去。

  23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车俊赴浙江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记者 梁臻摄

  投身创新正当其时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在攻读电气工程硕士的王惠如想知道浙江未来一个时期在科技创新驱动上的新导向和政策。

  从车俊列举的大量数据和事实中,大家感受到浙江推进创新强省的大力度大手笔。车俊勉励同学们,现在的浙江,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投身创新千载难逢、正当其时。

  车俊说,浙大是我省创新驱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不少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浙江创业创新“新四军”中,浙大系是其中的一支主力,在创业创新方面形成了许多好传统。车俊希望浙大的师生既瞄准创新前沿,又善于把产学研用融合起来,既在学术上也在实践上、既在创新上也在创业上出更多成果,为浙江创新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你们是浙江最需要的人才”

  参与互动交流的浙江大学师生代表。记者 梁臻 摄

  博士研究生张志峰马上就要毕业了,他最关心的问题是留在浙江有什么机会、有什么平台,他抓住最后一个提问机会提问。

  车俊恳切地说,浙江正在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浙江提出要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努力为“种子”的生根发芽提供适宜的环境。

  从搭建平台、创造环境,从购房补贴、租房补贴,到创业基金、创业补贴,车俊列举了一系列实惠的政策。他寄语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你们都是浙江最需要的人才、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相信大家都能够发光发热,找到人生坐标,体现人生价值。只要留在浙江,我们都热切欢迎!

  链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