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思政工作的温州探索

2017年09月15日 08:27:36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温州市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温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个化”“四个注重”“三项机制”等创新举措,切实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为“打造铁三角,再创新辉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和精神文化环境。

  一、在创新载体、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坚持分类指导,针对各个层次、各类群体不同特点和需求,探索创设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各领域全覆盖,主要做到了“五个化”。

  一是开展“五型机关”创建,促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以“五型机关”创建(责任型、服务型、效率型、学习型、廉洁型)和文明机关创建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每年开展“以赛促学”活动,先后举办“力学力行·共筑中国梦”主题辩论赛、“服务群众、实干创新、推进发展”主题演讲比赛、“两美温州 精彩中国”讲故事比赛等,在参与比赛中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形成了温州机关党员思想理论建设示范品牌。

  二是加强文化礼堂建设,促进农村、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化。农村、社区分别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音韵书香 幸福守望”的功能定位,以“五有三型”(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为基本标准,共建成文化礼堂1022个。其中,有效整合农村现有的宗祠、庙、殿、宫等民间信仰场所,改建文化礼堂455个。全面推行“月月主题制”、传统文化“礼事日”制、“总干事驻堂制”、“文化大使联系制度”、“文化礼堂亮灯制”等制度。

  三是开展“新青年下乡”和“四品八德”德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在高校开展了“新青年下乡”活动,开展“一校一县、一系一镇、一班一村”挂钩结对,组织6万青年学生开展了“暖冬行动”“家燕归巢”“护航G20”“治水剿劣”等实践服务活动8000余场,受惠群众近40万人次。在中小学打造“四品八德”育人体系,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尊、敬人、乐观、执著”四种品质和“爱国守法、文明礼让、孝亲尊师、团结友善、勤劳节俭、好学向上、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八种德行的现代公民。

  四是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开展“双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针对温州外来人口多并大部分集中在民营企业的特点,组织开展“形势教育聚共识,人文关怀聚人心”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抓好“企业文化俱乐部”和“员工心灵港湾”建设,以“五个一”建设(创作一首企业之歌,创办一份企业报刊或网站,培育一支文艺团队,创建一个职工书屋,打造一项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企业职工思想认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五是构建“7431”网络管理模式,促进新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探索互联网属地管理,推出以“七项制度、四支队伍、三大平台、一个机构”为主要内容的“7431”网络治理模式,推出“清朗指数”排行榜,使网络空间更有秩序、网络行为更加文明、网民情绪更加理性、网上舆论更加充满正能量。

  二、在创新方法、强化渗透上下功夫,坚持“四注重”,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坚持用先进思想文化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强化文化感召,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是注重以理服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中国梦、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展“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大讨论,有效地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推进温州转型发展上来。以市民宣讲团为主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文化礼堂,每年开展各类宣讲1万余场次,使党的理论政策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二是注重以文化人。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建成文化驿站11家、城市书房25家。连续四年举办市民文化节,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创作推出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电影《暖暖的红日亭》等一批有影响、有深度的作品,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是注重实践育人。立足城乡基层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作为全国移风易俗三大试点城市之一,温州市推出了移风易俗“六大行动”,婚丧礼俗过程中封建迷信、扰民现象大大减少。精心打造温州道德馆,开展“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活动,推动10万户家庭传承、新立家训,近15万户家庭家训上了厅堂。坚持12年开展“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抓好“最美温州人”选树,入选“中国好人”31人,打响了“大爱城市、道德高地、诚信社会”品牌。

  四是注重宣传聚力。坚持“舆论引导与重大工程推进同部署、同落实;权威解读与重大政策出台同部署、同落实;舆情应对与政策处理推进同部署、同落实”,确保在事关群众利益的相关工作推进和落实过程中,把政策要点解读好、把利害关系分析好、把社会情绪疏导好。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敏感事件的舆论引导。

日前,温州200名志愿者带着一份份防暑药品、生活用品和饮料食品,慰问一大早就在鹿城、龙湾和瓯海三地数十条道路上忙碌的200名“城市美容师” 

  三、在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三机制”,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性。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与经济工作同谋划、同安排、同落实、同奖惩。

  一是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市委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形成“比学赶超”工作氛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迈上经常性、规范性、制度化管理轨道。在全市宣传系统组织开展“学标杆、补短板”比学赶超活动,实施“百个示范项目”和“百名先锋模范”培育工程,走进11个县(市、区)和市级宣传文化单位,推动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亮点突出的工作项目,引导常态化高水平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机制,打造“有担当”工作队伍。加大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大力推进全省宣传员队伍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市民系列”队伍,市民监督团、市民宣讲团、市民义工团、市民艺术团等四支队伍总人数达两万多人,在舆论监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和文化文艺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民监督团被评为“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市民宣讲团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