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垦荒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

2017年07月03日 18:07:13 来源: 作者: 本刊记者 张磊

  

  5月31日下午,浙江省委宣传部和台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

  60年前,467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荒无人烟的大陈岛垦荒。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的后代回信,称老垦荒队员是“最可敬的人”。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大陈岛和“垦荒精神”。

  什么是“垦荒精神”?

  “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16个字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如今高高镌刻在大陈岛凤尾山顶的石碑上。它代表着过去的荣光、现在的奋进、未来的梦想,日复一日地,迎接着海岛的第一缕阳光。

  如何进一步理解垦荒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精神意义?如何让这笔宝贵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并转化成为推动浙江发展的“金钥匙”?在5月31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交流思想。记者摘录现场发言观点,以飨读者。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杨春贵

  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当代意义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垦荒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靠的是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垦荒青年的辛勤劳动使得大陈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美丽。垦荒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如今现代化的大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这种劳动精神,唱响劳动者之歌。

  第二,大陈岛垦荒精神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物质财富,而且为我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大陈岛垦荒志愿者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先锋,我们要把这面旗帜高高举起,唱响志愿者之歌。

  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为21世纪军民一家亲提供了一个杰出的范例。唱响军民一家亲之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这样发展会更快更好。

  浙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胡坚

  艰苦创业体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奋发图强体现了一种理想信念,无私奉献体现了一种思想境界,开拓创新体现了一种人生情怀。这是当代浙江精神的精彩写照,也是上一代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下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大陈岛是精神之岛,去大陈必须寻找精神;大陈岛是故事之岛,去大陈寻找创新、创业的故事;大陈岛拥有沧桑历史,去大陈寻找历史;大陈岛是朝圣之岛,去大陈寻找成长的力量。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

  邓希泉

  青年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创建主体和受益主体,是弘扬和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积极力量。从三个方面谈体会:

  第一,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的集中体现,是当代青年发展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遵循。要把青年的自发行为变为自觉的行动,要把青年碎片化的能量凝聚成有机的正能量,要把杂乱无章的青年发展方向引导到正确的历史发展方向上。

  第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实质方向就是青年的创业创新,是当代青年发展的动力支撑。创业创新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实质方面,推进创新发展,投身双创事业是青年群体的必然趋势,也是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必然路线。

  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是“青春用来奋斗”的最好诠释,是当代青年发展共建共享的必然使命。

  中国军事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军事法学科研究院研究员  

  王新建

  大陈岛地处东海前沿,是拱卫东南沿海安全的海防屏障。大陈岛军民为海岛边防安全和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守岛、建岛实践中共同培育了“大陈岛垦荒精神”。新的历史时期,海岛国防建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的特殊地位作用不断提升,要不断增强国防安全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推动海岛国防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链接]大陈岛垦荒精神

  1956年1月,来自浙江温州、台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登上大陈岛垦荒,谱写了一部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垦荒史和创业史,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2006年8月2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大陈岛视察,作出了“大陈岛开发建设大有可为”的重要指示。

  2010年4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回信,指出“大陈岛正朝着‘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目标迈进,相信今后的发展会更好”。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后代、台州市椒江区12名小学生回信,充分肯定了大陈岛垦荒精神,希望孩子们牢记老垦荒队员当年的奋斗精神,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成为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一代建设者,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林庭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