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村落的故事

读李英报告文学《大国治村》
2021年04月29日 16:22:09 来源: 作者: 潘江涛

                                                                  东阳花园村

  五个篇章聚集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是我国最小的行政单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村庄承载的产业、生态、风气和贫富,无不反映执政党治国理政水平。

  金华市作协主席李英“非常敏锐和自觉地承担起表现人民群众在家园建设发展中的意愿、创造和经验”,推出近30万字的力作《大国治村》(2020年12月,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李英继《让百姓做主》《第三种权力》之后的第6部报告文学,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特定的时代生活自有其相应的主题话语。而报告文学是文学领域的“轻骑兵”,最能贴近时代和反映现实。《大国治村》由“花开后陈”“顾盼塘里”“幸福花园”“下姜起舞”“文武上田”5个篇章构成。每个篇章由几个故事串联而成,这些故事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线主题,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经验,主旋律颇为强劲。

  探导乡村治理的文化基因

  如果说“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糅合在段落间的人文历史,便是文章血肉。作者李英依凭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细细探寻乡村治理的文化基因,格局虽小,但脉络清晰。

  “武义县历史悠久,唐天授二年(691),析永康西境始置武义县,隶婺州。相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名武义县。”

  研读地名,颇有况味。“武义”与武则天有关,而“永康”,则拜孙权所赐。“永康古称丽州,始置县于三国赤乌八年(245)。相传孙权之母吴国太因病到此(塘里)进香,祈求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给此地赐名‘永康’,并单列为县。”

  乱世红尘,命运浮沉。“永远安康”,只不过是美好愿望。让人感佩的是,吴国太对孙权第六子孙休说的一番话:“吾辈贵为皇族,盛之极矣。然易云:亢龙有悔。故有其盛必有其衰也。若时不我与,尔可令后人迁徙此地,当可保我孙氏血脉发族延绵也。”

  吴国太有此远见卓识,实乃平头百姓之福。然而,时至今日,永康市塘里村虽说“风水”不错,但在“老孙头”孙朝厅毛遂自荐之前,不也是遭众人嫌弃的“落后村”吗?

  如此一想,名称确实只是外在符号。就像东阳市花园村,倘若少了支部书记邵钦祥的强力统领,“村名花园不长花”,就一点也不意外了。

  “花园村是邵氏聚居地,建村已有700多年之久,祖上从河南博陵郡迁至东阳紫溪……他们开垦荒地,耕作薄田,以抓泥鳅、挑贩私盐、做草席为主业,惨淡经营,艰难度日。”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国治村》之所以耐读,是因为篇篇皆有丰厚的人文历史。后陈、塘里、花园、下姜、上田之所以在浙江省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中脱颖而出,是因为涌现了像胡文法、孙朝厅、邵钦祥、姜丽娟、潘曙龙这样的时代弄潮儿。

  大白话最生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大国治村》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兼具,能否成为时代经典,暂且交给时间评判。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谷黄一夜,人老一年”“扁担是条龙,一生吃不穷”“寒天不冻勤织女,饥荒不饿苦耕人”“挨一拳,得一着;挨十拳,变诸葛”“旱苗正盼及时雨,行船偏打迎头风”“百灵鸟不忘树,梅花鹿不忘山”等群众语言,简朴自然,雅俗共赏。

  大白话最生动,白开水最解渴。像“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洗脸盆子扎猛子——不知深浅”“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儿”“爆竹上天——声名在外”等等歇后语,李英信手拈来,更使文章增色不少。

  说到权力与腐败之关系,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一切权力不受约束,必将腐败。”(《论法的精神》)而《大国治村》中则有一个“金鱼缸效应”:“政府权力应该像玻璃金鱼缸一样透明……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不跑出视线之外,人家才会相信你光明正大,没有暗箱操作。”浅显易懂,恰如其分。

  李英没上过大学,这是他的短板。但他放过牛、下过乡,特别是长期供职于新闻媒体,练就了一套采撷群众语言的本领。

  “我到塘里村采访了4次,对塘里人和事的了解,差不多可以当半个导游了。”而“花开后陈”占了《大国治村》的近半篇幅,问他武义后陈村去过几趟,李英说记不得了。他住在乡里,走村入户,沉浸式采访普通村民和干部,光与首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张舍南等采访对象的谈话录音,就整理了20多万字。

  中国有大大小小村庄60万个,《大国治村》虽只写了浙江的5个村,但无不让人想起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一句话:“通过熟悉一个小村落的生活,我们犹如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整个中国的缩影。”

  浙江的今天靠改革起步、靠开放搞活,有勇气有责任更有能力打造“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李英的《大国治村》为人民立传,为时代高歌,也将成为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份珍贵历史文献。

  大国治理下的乡村,明天一定更美好!

  (作者为金华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责任编辑: 郑丽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