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礼堂人】文化礼堂怎么建?

2018年04月27日 16:40:09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宣传半月刊

  改造提升与资金短缺的矛盾如何解决?村史文化保护与发掘利用如何开展?景观设计与乡风乡俗如何协调?

  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中,浙江始终坚持农民群众是活动的主角。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充分利用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乡风乡愁、家德家风、礼仪礼节进礼堂;同时,按照“文化地标、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等方面充分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功能,以返本开新的精神,继承乡村传统文化中永葆青春的生命元素。


  耄耋老人捐资建礼堂

  叶永棠

  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新浦村文化礼堂理事会理事

  共产党员一生的职责,就是要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别的心思一点都没有。

  点评

  一个人捐点钱并不难,难得的是自己生活上十分节俭,村里公益事业上却是慷慨有加;一个人做好事也不难,难得的是耄耋之年还亲自挂帅,在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样样亲力亲为,在几十年的岁月里,默默奉献,不图回报。88岁的老党员叶永棠,就是这样一位村民身边最可敬的老人。

  事迹

  88岁的老党员叶永棠,是全省捐款助建文化礼堂第一人,几十年时光中,他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他常说:“共产党员一生的职责,就是要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别的心思一点都没有。”

  叶永棠一生勤俭节约,甚至“一个鸭蛋都要分两顿吃”,但为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他却从不心疼钱。2000年,叶永棠从城里回老家,被大家一致推选为新浦村老年协会会长。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村里建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他东奔西走筹集资金3.3万元,建了一幢两层小楼,并垫资疏浚了活动中心前的池塘,让村里有了第一个像样的活动中心。

  他经常教育两个办企业的儿子:“致富不能忘记报党恩,心里要始终装着村民。”2008年,当他看到村里50多年历史的小礼堂过于破旧,已经无法再修缮,更无法承担起全村公共文化活动中心的职能时,他表达了在原址重建一座村文化礼堂的心愿,并捐出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11万元积蓄,动员两个儿子出资240万元支持文化礼堂建设。

  礼堂拆旧建新工程启动后,他不顾年事已高,从图纸设计、材料采购,到工程质量监管、施工安全等,都亲力亲为,全身心扑在文化礼堂建设上。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叶永棠老人还经常爬到8米多高的脚手架上查看,有一次,老人在查看戏台浇筑质量时,不小心一脚踩空摔伤,简单包扎处理后,仍坚持在工地上查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一座占地1200多平方米,集灯光球场、大戏台为一体的村文化礼堂正式落成,取名“聚福堂”。这座礼堂汇聚了新浦村村民十几年来的期望,折射出叶永棠老人几十年来的心愿,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叶永棠在村里辈分长、威望高,村里的很多矛盾都找他调解;他会一门打灶的手艺,村里很多人家的灶都是他免费给打的;村里扩建道路、改造电力线路缺钱,他就从儿子那“搜刮”;村里的打水井塌了,他就自己画图纸、挑水泥,把井修好;村里没自来水,他就召集了十几个老人,亲自动手建自来水池,花了两个月,让全村70多户人家用上自来水……村民们说:“村里有如此热心、善良的老爷子,是全村人的幸福!”


  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孙朝厅

  永康市石柱镇塘里村党支部书记

  我有个“四化塘里”的土理念,就是“洁化、美化、文化、产业化”这9个字。“洁化”打基础,“美化”来提升,“文化”是灵魂,“产业化”是支撑。

  点评

  文化礼堂怎么建?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还是深挖“特色文化”?孙朝厅为塘里村找准了定位:深挖文史,精耕细作,建造有文化韵味的文化礼堂。三年来,孙朝厅用心“折腾”一座文化礼堂,满足了村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了以民为主,为民所用。

  事迹

  塘里村原先有什么?还真没什么!唯一可算得上的文化资源,不过是“孙权后裔”四个字。在建文化礼堂时“老孙头”准备把村尾一座荒草丛生的小山坡改造成“孙权文化园”。

  无中可以生有,小中可以见大,用的一定是合乎情理的“巧劲”,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蛮力”。

  “同文书局”原本是民国时期一位乡绅的住宅。该乡绅在县城开办的“同文书局”,曾是永康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印刷企业,如今,在其旧居开设“同文书局”,最为合情合理了。

  横空出世的“顾盼廊”,已成塘里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在2016年6月花费不到7万元建好时,大家一致决定还是在“孙权后裔”上做文章,最后从元好问《赤壁图》诗中找到了文化元素:“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2016年初,永康市委宣传部提出提升文化礼堂的要求,并以“文化礼堂全域化”为目标,加强了对塘里村的指导。塘里村将村里收回的老房子,交由村集体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因村制宜,因陋就简,把一批危旧房改造成具有人文底蕴的文化景观。按照三巷九院的布局,设置了图书馆、家风家训馆、百工馆、同文书局、国学馆(小康学堂)等展示场所;原先脏乱差的犄角旮旯被精心打造成一个个美景——顾盼廊、五谷墙、吴国太进香、梦回三国、牛栏咖啡厅等等。

  捎着家常味、带着泥土气的文化礼堂,已成为塘里村的精神文化地标,为村民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

  塘里村原是一穷二白的经济薄弱村,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文化礼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方面“老孙头”既努力开源,又极力节流。在开源上,他以实干精神打动人,吸引了以孙禄仁为代表的“乡贤们”慷慨解囊,使村里的开发建设有了启动资金。在节流上,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废件’利用”的原则,青砖、空心板都是老城改造拆下来的旧料,与新青砖相比,旧青砖每块可省一元多钱,还有历史沧桑感,很划算。

  “老孙头”说,我有个“四化塘里”的土理念,就是“洁化、美化、文化、产业化”这9个字。“洁化”打基础,“美化”来提升,“文化”是灵魂,“产业化”是支撑。

  如今,塘里村正在形成“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中”的格局,一个具有塘里特色的“文化礼堂群”跃然而出。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礼堂

  单章新

  东阳市城东街道单良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尽最大可能考虑村民利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点评

  自单良村文化礼堂建成以来,单章新几次对礼堂进行提升改造,让礼堂设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满足得了村民的文化需求。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单良村凭借丰富多彩的礼堂文化,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事迹

  在单章新的带领下,东阳市城东街道单良村建起了东阳市规模最大的文化礼堂,这里设施一流,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礼仪活动,让单良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村。

  单章新很早就意识到,虽然农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却还贫穷着。2012年,单章新决定在村中心建造一座文体大楼和文化广场,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耗资2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的文体大楼及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很快落成。2013年,单章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把文体大楼改建成文化礼堂,而后每年想方设法对农村文化礼堂进行提升,完善各种设施,先后设立了乡愁记忆馆、家训馆、善和园等。

  在建设提升过程中,单章新亲力亲为,带头参与建设资料的收集、建设方案的设计、建设施工的监督等,对农村文化礼堂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各级领导的考察调研,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会的考察,都是由单章新负责陪同解说,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依托文化礼堂,单章新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礼仪活动。村里每年还组织开展敬老礼、成人礼、家训传承等礼仪活动。单良村在东阳最早开展道德评议会,改变了村民原有的陋习,净化了村风民风。

  他亲自担任村腰鼓队的指挥,在他的策划带领下,村里组建了舞蹈队、舞龙队、气排球队等10支文化队伍,每年正月在礼堂和文化广场举行农民运动会,各种文化活动常年不断。他还组建了文化礼堂服务志愿者队伍,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礼仪活动,极大提高了单良村村民的文化素质。

  单章新想方设法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他在礼堂内安装了高档的LED显示屏,承接周边村庄的婚宴,收取适当的场地维护费。礼堂二楼向其他村村民开放,每人一晚收取2元钱茶水费。收取的经费全部用于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运行维护。同时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实施产业植入,利用单良村地处城郊接合部优势,走乡村旅游观光之路。在村北,他亲手设计了一座现代农业观光园,内设垂钓区、休闲娱乐区、瓜果园、玫瑰园、桃花园等。

  “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尽最大可能考虑村民利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单章新经常这样提醒身边村干部。借助文化的力量,村民们如沐春风,大家都说,“这个领头雁我们选对了。”


  心系文化礼堂的游子

  钱治辉

  诸暨市江藻镇江藻村文化礼堂建设捐资者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对故乡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都会有剪不断的眷恋。

  点评

  钱治辉是一位勤奋创业、关心家乡的热心人。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终于事业有成。在事业获得成功时,他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父老乡亲。多年来,钱治辉一直记挂着家乡人民,不遗余力地支援家乡建设,他的情怀也一直被家乡的人们挂在嘴上、记在心头。

  事迹

  江藻村文化礼堂能有现在这么恢弘而富有生命力,江藻乡贤钱治辉功不可没。

  钱治辉是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闯荡商界几十年,致力于支援家乡建设。江藻村文化礼堂后院墙上的功德碑,镌刻着钱氏精英名字及捐款人姓名、金额,其中钱治辉捐款500万元。上书:钱治辉为江藻钱氏宗亲作出榜样,也为钱王后裔崇尚先祖作出了榜样!他的故事告诉别人,一个人,无论走多远,对故乡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甚至一草一木都会有剪不断的眷恋。

  钱治辉不是那种捐钱了事的人,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他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从青海赶回来了解文化礼堂的建设情况。有三件事情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在为钱武肃王安装铜像时,他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昆仑玉底座,又过了个把月,他又千里迢迢运来了一个重200公斤的大鼎作祭祀香炉。在文化礼堂快要完工的时候,他提出要把《钱氏家训》印刻在武肃王钱镠黄铜像后的墙上,要让钱氏子孙时刻谨记家训、遵守家训。他说:“《钱氏家训》是钱氏先祖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为后人所遵循。”

  江藻村文化礼堂在钱治辉的帮助下重新焕发了生机。江藻村依托文化礼堂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每一个传统节日,文化礼堂里都能传来村民们的欢声笑语。

  近年来,江藻镇流行起“村村有村晚”活动,江藻村的村晚办得尤其热闹,这其中钱治辉也出了不少力。他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拿出15万元用于春节期间组织开展村内文化娱乐节目。从此,逢年过节,村内老戏台上有歌舞表演,台下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村民在欢歌笑语中欢度佳节,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温馨的美好氛围。

  钱治辉也非常关注江藻镇的发展,2013年,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钱治辉注册6000万元的玉丰玉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江藻镇。

  钱治辉为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当人们对钱治辉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行为表示不解时,钱治辉总说:“小时候生活很困难,我这几年在外创业取得了一点成绩,离不开家乡父老对我的帮助。现在我有了点能力,也应该尽一点绵薄之力,为家乡做些贡献。”


  礼堂外的“月光文化”

  陈沸沸

  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党委书记

  在我们的治村理念里,文化礼堂的建设同发展村级经济同等重要,因为富裕起来的农民,需要道德上的引领。

  点评

  文化礼堂要有实用性,是陈沸沸对礼堂建设的要求。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中,他鼓励村民全程参与、建言献策,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陈沸沸让傅家路村文化礼堂满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让“月光文化”充盈了全村人的文化生活。

  事迹

  崇寿镇傅家路村有个占地近30亩的村农民广场,每到夜晚,新老村民来这里运动、唱歌、跳舞,“月光文化”丰富多彩。文化礼堂外面是“草根文化”,这是个满怀自信的宣言。

  崇寿镇傅家路村文化礼堂于2013年12月建成,建筑面积650平方米,由乡风文明馆、民族文化馆和三北讲堂三部分组成。无论是其建筑外观还是内部细节设计,都体现了一个“雅”字,蕴含着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陈沸沸曾说:“文化礼堂是农民的精神家园,我们要把文化礼堂建设成合五千人‘私心’,聚两千户公心,汇成我们一条心的‘众家祠堂’。” 如今,农村文化礼堂早已成为了傅家路村村民们的“众家祠堂”。

  慈溪市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作为村带头人,陈沸沸非常看重这一民生项目,第一时间与村班子成员进行筹谋,把要不要建文化礼堂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决议。村民们在了解情况后,全票通过,这是他当书记20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村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一样,对文化礼堂的建设抱以最深的关切。村里120多户村民自发捐赠了300多件展品,有村民自己的书画、古砖、菖蒲展,有本土特色的蝴蝶标本,有高级工艺大师的紫砂壶,有乡土诗人的诗歌集等等。

  傅家路村是个人口大村,也是个民族大村。村里有苗族、布依族、土家族、壮族、侗族、彝族、仡佬族等18个少数民族的村民。根据实际情况,2015年,傅家路村还在原有乡风文明馆的基础上,新辟了30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展示馆。展示馆的建成使用,不仅使文化礼堂增添了新的内容,也增进了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村民之间的情感。

  “文化礼堂的使用价值不仅在于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与村民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这是陈沸沸对文化礼堂实用性的理解,也是他认为文化礼堂能够长久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为此,他创设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的管理模式,不仅亲自主管文化礼堂项目和礼堂内相关事项,还邀请一位热心民俗文化的村民做管理员,坚持每天按时开门,接待观众,将文化礼堂的“建管用育”进行到底。

  眼下一入夜,傅家路村文化礼堂的文化公园里就热闹盈盈,老年人练太极跳广场舞、中年人跳起交谊舞、青年人到“三北讲堂”观影度夏……陈沸沸自豪地说:“我们村晚上的‘月光文化’,一点不比城里的差!”


  壮心不已的“老工匠”

  王文美

  浦江县黄宅镇梅石坞村村委会主任

  要把西湖美景的设计理念带回家乡,让家乡变得更美。

  点评

  这位擅长仿古建筑的“匠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手艺,确保文化礼堂低成本高质量建成。在王文美的努力下,文化礼堂成了全村村民的“第二个家”,也成为梅石坞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事迹

  在梅石坞村,昔日破旧冷清的祠堂摇身变成笑声不断的文化礼堂;曾经被遗忘的《王氏家训》成为人人传颂的教育经典……这一切都离不开王文美的努力付出。

  王文美从18岁开始学习木匠手艺,如今将近70岁的他,为了能继续为村里做贡献,主动竞选村委会委员。2016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王文美主动承担设计、采购和质量监督等工作,将西湖边岳庙的设计理念融入文化礼堂建设中,要把西湖美景的设计理念带回家乡,让家乡更美。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凭借“老匠人”的经验,他完成了双层仿古凉亭和30余米文化长廊的设计和建设,打造出一座古朴精致、极富内涵的文化礼堂。

  他一心扑在文化礼堂建设上,村里人都说幸亏有文美,不然不可能这么快、这么省地建起漂亮的文化礼堂。

  礼堂建成之后,王文美完善了村舞蹈队、篮球队、鼓舞队等8支文化活动队伍,结合党建、农技、禁毒、普法等各类宣讲,确保月月大活动、周周小活动、人人参与活动。

  如今,梅石坞村民越发热爱家乡、和睦乡邻、善举有为、勤劳致富。


  芙蓉村的“大管家”

  金邦荣

  苍南县宜山镇芙蓉村文化礼堂总干事

  只要活动多了,人气旺了,群众参与度高了,那么文化礼堂就活了。

  点评

  一座“文体兼修”的文化礼堂,让村民们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更拥有美丽的心灵。作为芙蓉村的“大管家”,金邦荣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将芙蓉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温州市精品文化礼堂。

  事迹

  在2014年,“文化礼堂”还是个新鲜事物。当时金邦荣觉得村里缺少学习娱乐的阵地,听说有文化礼堂,他心头一热,感觉村里可以建一座。

  为得到村民的支持,金邦荣想尽了办法。他用半年时间走访了506户家庭,沟通了1200多人,终于把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村里建设计划。经过村民代表多次考察和讨论,最终决定打造“文体兼修、幸福芙蓉”的特色礼堂。文化长廊的“学子榜”,老人们特别喜欢,都要去“学子榜”前看看自家儿孙的名字。

  现在村民没事就爱到礼堂转转,或活动活动筋骨,或在芙蓉树下聊聊天,或在芙蓉桥头看风景,体现了村歌《芙蓉桥头看芙蓉》里的幸福场景。

  金邦荣召集村里的能人志士,组建了萨克斯、摄影、书法、腰鼓等十几支文艺队伍,成立了乒乓球、健身、单车等十几家运动俱乐部。村里还成立了“礼堂道德基金会”,通过“微信红包”“喜庆慈善”等方式为礼堂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四年来,金邦荣全身心投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使礼堂“文体兼修”的特色得到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活动多了,村民就会惦记。现在经常会有村民问:“下一次活动什么时候?”他说村民有兴趣,文化礼堂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