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2017年11月07日 14:41:31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张丽红

  有人总结了知乎上的45个神回复,其中一条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回复是“把你自己变得更美好”。这个回答或许可以总结褚晓琼一路走来的历程。

  褚晓琼,嘉兴市文化馆副馆长、嘉兴市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她指导成立的“巧手妈妈团”,曾被邀请参加全省农村文化礼堂成果展,如今,她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嘉兴市文化馆系统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

  一家三代四个书法家

  “学书法很苦,但其实也不难,需要的就是坚持。”褚晓琼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受父亲的熏陶,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习书法。

  褚晓琼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父亲用四块精致的方砖拼成“写字台”给自己用。“暑假里,毛笔蘸水在方砖上练大字,刚好一块砖上写一个字,四个字写完,第一块砖就干了,又可以写了。写小字就用父亲装订的毛边纸,每天练习6小时,刚好写完一本。”

  这样的练习是持续性的,哪怕是大年初一去奶奶家走亲戚,写字的本子也必须带着。

  为了锻炼女儿的腕力,父亲还想了一个办法:在房顶挂了一条绳子,绳子和毛笔中间用一根牛皮筋连接,每次写字,都要用力才能让毛笔碰到纸。慢慢地,牛皮筋变成了两个,最多的时候有三个,手腕力道也就上来了。

  现在想起来,褚晓琼非常感谢父亲当初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如今,褚晓琼一家三代有四个书法家,自己和先生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父亲和儿子都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7年2月,褚晓琼组织书法爱好者到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花园村文化礼堂送春联

  让文化的种子在文化礼堂生根发芽

  2014年7月,嘉兴市文化馆的展厅里,一场特殊的展览正在进行。

  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都是十字绣,这些十字绣出自同一个团体:巧手妈妈团。

  巧手妈妈团是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花园村的手工艺爱好者团体。自己绣的十字绣能到市文化馆进行展览,让这些巧手妈妈们特别开心。

  这场展览正是褚晓琼努力的成果。

  2013年,全省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后,褚晓琼也积极地参与其中。2014年,褚晓琼与花园村文化礼堂结对,定期去村里进行指导。

  “接触之后我发现,这个村里的人都特别喜欢绣十字绣,村里有许多心灵手巧的妈妈。”在褚晓琼的帮助下,2014年7月,巧手妈妈团就此成立,第一批成员有20多人。在当年举行的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果展中,巧手妈妈团应邀参加。她们带了一幅近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风俗长卷进行展示,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围观的杭州市民。

  如今,巧手妈妈团的人数发展到120人,大家每个月都会在文化礼堂里举办作品展。

  组织书法家到文化礼堂送春联;在文化礼堂里为村民写家训;在文化礼堂举办摄影讲座……这些年,褚晓琼一直活跃在农村文化礼堂的舞台上。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文化的种子在文化礼堂生根发芽。

  成立文化馆系统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

  如今的花园村,有9支文艺队伍长期活跃在文化礼堂里。花园村的变化让褚晓琼思考文化礼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村里如果有几支活跃的文体团队,文化礼堂肯定能热闹起来。”褚晓琼感慨,要培育文体团队,关键是要有人。

  如今,嘉兴市文化馆有23支业余艺术团队,涉及戏曲、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各方面,里面有200多名骨干队员,这些队员也经常活跃在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但是,因为缺乏规范的组织和长效性的机制,文化方面的志愿服务还不够集中,也不够规范。

  这两年,褚晓琼正在筹划成立一个文化馆系统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加强文化系统志愿者队伍建设,走志愿服务阵地化、活动经常化、管理制度化的路子。

  “文化志愿者服务团成立后,我们可以制定文化服务菜单,有组织、有规划地到基层进行文化服务。”褚晓琼说,现在她们正在考虑给这个志愿服务团取个响亮的名字,比如,嘉兴市行政执法局的志愿者队伍叫“啄木鸟”,秀洲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叫“红舞鞋”,都特别响亮又很有寓意。嘉兴市文化馆系统的文化志愿者服务团要取个什么名字呢?你也帮褚老师一起想想吧。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