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五类四型三式”打造人民“最满意”三方协同共治样本

2025年01月15日 20:38:53 来源: 余杭先锋 作者:

图片

  社会治理重在基层。余杭区是杭州市近年来人口流入量最大、转型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心城区。伴随城市化不断推进,产生了不同建设年代、不同居民群体、不同设施配套、不同服务需求的住宅小区。余杭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以“幸福红立方”工程为抓手,因地制宜创新“五类四型三式”工作机制,全方位推动三方协同破难提升,实现住宅小区治理“百花齐放”。2024年以来,全区业委会(物管委)组建率达97.08%,专业物业覆盖率达98.15%,物业费收缴率同比提升9.8%,物业类信访数量同比下降近40%。

图片

余杭区三方协同实践模式

  从价值共通上出发

  五类并行凝聚广泛共识

  余杭区深化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立足普通商品房、高端商品房、老旧小区、回迁安置小区、多村混居小区五类小区不同实际,注重加强小区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积极拓展民主协商场景,固化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每周联席、每月议事”机制,以提需求、凝共识、一起办的方式提标小区服务,实现物业收缴率、居民满意率“双提升”。

图片

新明半岛小区架空层改造为议事角

  比如,新明社区新明半岛小区是2006年交付使用的商品房小区,因前期物业更换频繁、开发商破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物业服务管理存在一定不足,对居民反映的一些维修事项无法及时有效处理,导致居民对物业不满意,物业费收缴率偏低。小区党组织紧盯居民关注的“服务好不好”,积极搭建“周六居民开麦日”平台,邀请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坐班,面对面倾听、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合力完成小区亮灯工程、路面砖块维修、木栈道防腐维修、地库重点区域集水井维修等重点项目,有效拉近小区三方距离,物业费收缴率由原先的30%提高到80%,形成了友好互动的良性循环。

图片

新明半岛小区三方议事会

  在结构贯通上落脚

  四型并重推动合创共治

  强化三方协同共治,业委会是关键主体。余杭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思维,把党建引领嵌入业委会规范管理各方面,打造利益保障型、服务监督型、社区营造型、多元共治型等四型业委会共治模式,同步出台业委会规范化履职评价规程、业委会工作制度,开展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专项治理,成功实现全区378个住宅小区公共资产入库全覆盖,258个小区公共收益由街道集中代理记账。

图片

西溪之星小区景观提升改造

  比如,洪园社区西溪之星小区是典型的高端住宅小区,其内居民更关注服务的公开透明和高质长效。在小区党组织牵头下,业主组建了服务监督型业委会,配套完善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大额维修资金使用等规范制度,建立了物业服务标准化监督体系,重点指导督促物业企业保质保量完成小区改造任务。为强化小区资金使用监管,业委会还建立了公共收益信息公示和审计制度,改变以往业委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情况,让业委会充分受到监督同时得到业主充分信任。在业委会、业主、物业各方的互督互促下,西溪之星小区交付7年,居民积极参与各项社区活动,小区氛围和谐、环境优美,去年成功入选省级“美好家园小区”。

图片

西溪之星小区景观提升改造

  朝过程联通上提能

  三式并举助力品质共建

  余杭区充分平衡各类小区发展阶段和成长进程,在梯次实现专业物业服务扩面覆盖的基础上,开展“赋能培优品牌物业”“孵化培育本土物业”“定点培植片区化大物业”三大行动,并以物业行业协会综合党委引领、招投标选续聘流程规范、物业服务“专技”队伍塑强、物业企业服务品质评定等全周期创新举措,推动物业服务全过程提质增效,截至目前累计创建7个省级“红色物业”项目。

图片

▲物业安保人员晨会培训

  比如,华兴社区有大量零星散幢、地缘较近的开放式住宅,内有老旧小区15个、自建楼幢37个,涉及1950户居民,原专业化物业覆盖率仅8%。小区居民普遍抱怨小区服务差,生活没有安全感。为破解物业服务稀缺困境,华兴社区党委精心组织入户走访、业主座谈,按需定制区域化大物业方案。同时,联合城建、城管等职能部门,将老旧小区、零星居民楼、公共建筑等连点成片,延伸公共市政服务,引入专业化运营企业打造“瓶窑大管家”智慧管家平台,让老旧小区居民也能体会到商品房小区的贴心服务。目前社区已分层划分6个物管区域,吸纳3个街区运营空间,一体统筹3个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推动区域共享服务全覆盖,实现小区物业管理质的提升。

图片

▲瓶窑大管家”与社区共同举办邻里节

  向效能融通上发力

  上下联动实现幸福共享

  居民自己难解决的事部门下沉来办。余杭区着力从体制、机制、平台三方面持续探索,开展“三跨协同、双向揭榜、一体转化”民呼我为破难办实事行动,赋予社区呼叫部门、联动部门的权力,推动资源围着问题转、部门围着社区转,努力实现基层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图片

▲市级“最美安置房”仓云美寓

  比如,余杭区云城板块发展转型迅速,在短短10年内迅速跨越郊县、城郊结合部阶段,大量安置小区落地建成,如何让属地居民实现从“有居”到“安居”的转变,是当地治理的共性问题。余杭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联动多部门组团下沉调研,出台《余杭区回迁安置小区前置管理工作指引》制度文件,从迁前管理、物业服务、房屋装修、风险防范等角度,规范回迁安置小区从项目规划到交付入住阶段的介入管理,为街社、小区明确了行动指南,进一步提升服务能效。在全区上下协同紧密联动中,余杭区回迁安置小区管理低效、配套设施不足、人的城市化进程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回迁居民得以搬得更安心、住得更舒心。2024年全区完成开工安置房项目3个、建筑面积57.8万方;竣工安置房项目12个、建筑面积183万方,共计回迁安置居民3758户。

图片

全区回迁安置物业专项培训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余杭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幸福红立方”工程,紧盯住宅小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深入推行“五类四型三式”工作机制,分类打造人民“最满意”的余杭服务模式,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凝聚广泛共识、保障充分参与、实现高效治理等关键环节上务实功、出实招,不断构建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成就人民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格局。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