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就便过一次”

2019年07月05日 10:04:17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记者 安佳璐 通讯员 张焕均

  背景概要:

  经济社会的列车呼啸前进,伴随着不少拆迁村党员分散居住到城市社区,大量农村党员进入企业工作,回村参加组织生活成为尴尬问题。

  2019年初,有两场试点在柯桥区、诸暨市悄然铺开,直击村社共管、村企共管破解农村在社(企)党员管理难题,试点“发酵”出了较好效果。紧接着,绍兴市出台农村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5条意见,明确居住在社区、在企业务工的农村党员可以不转接组织关系,除春训、换届、重大事项表决等特殊情况外就近就便参加所在社区、企业党组织组织生活。

  这份意见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打通社区、企业、农村管理藩篱,为农村党员有效减负。减负减了什么,减了多少,减得如何,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各现场。

  记者蹲点:

  场景一:“每月多了一名员工”

  时间:5月7日上午

  地点:诸暨市申科滑动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每月10日,对党建办主任杨全荣而言,是异常焦虑的日子。这一天,通常有20几个员工齐齐请假,为的是回农村、社区过主题党日教育,“20多人,每人请一天假,意味着,每个月公司要少一名员工。”这笔账,杨全荣心知肚明。

  对公司来讲是损失,对员工来讲亦是负担。申科党总支现有党员72人,其中,流动党员25人,占比近三成。由于历史因素和客观条件所限,这批党员暂时选择把组织关系留在了村里,于是,问题浮出水面:工作地、常住地、组织关系所在地阶段性分离,“两头跑”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了怪象。

  轴承生产车间工段长,这是一个很有“担子”的岗位,调度的最后一道工序压在身上,高强度紧盯、时刻待命成为许汪锋的日常。受访期间短短一小时,旭汪锋接听了不下10个工作电话。提到每月10日,他眉头微皱,言语间颇显无奈,老家在街亭镇姜村,开车约45分钟路程。为了最大程度不耽误工作,许汪锋往往先来上班,然后飞奔回村参加主题党日,完毕后火速回公司,环环相扣,时间被切分利用到极致。对于另一名技术骨干黄广大来说,路程更为曲折,10路和151路这两趟公交车的时刻表他烂记于心,辗转3段,换乘2次才能抵达40公里外的“终点”,8点开会,黄广大常是天不亮便开始赶路。

  不仅如此,“两地跑”现象犹如在聚合剂中掺水,导致这批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始终不强,双向学习、双重组织生活……企业想要发挥党员作用的初衷是好,但种种关键词却逐渐演变成“增负”。

  于是,一场破冰试点在璜山镇开展,一本“一证通”探索出了“三赢”之道。

  4月10日,组织生活“就便过一次”试点启动仪式在申科集团举行,25名党员职工申请开通组织生活“就便过一次”,许汪锋和黄广大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就便过一次”一证通》,上面已经盖好了所属村(社区)、镇乡(街道)党工委和企业党组织三方的红章,意味着组织生活“异地恋”终于结束了,在企业参加同样受认可。

  如今,在全市的“五星双强”企业“就便过一次”已全面推广。展诚建设集团党委书记韩亦枫感触颇深,有组织在背后担当,使得在职与流动党员距离更近了,一家人的情谊更深了,有利于更好地凝聚这批党员骨干的心,有效激发他们的正能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短短数周,在展诚集团内愿意亮出身份的流动党员激增了45名。

  据统计,目前诸暨市企业职工中有党员13400余名,其中5200余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农村或者社区,响应基层呼声,为广大农村(社区)党员做减法,企业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藩篱不攻自破。不仅党员和所在村(社区)卸下负担,同时企业增益,两减一增可谓是“三赢”。

  场景二:“隐形”不再隐“ 公转”变“自转”

  时间:5月7日下午

  地点:柯桥区绸缎社区

  城市化的脚步日益飞速,随之而生的是大量城中村、居委会。村(居)民分散居住到了城市的各个社区,一个突出问题无可回避:党员居住地和活动地距离较远,村(居)党组织日常党内活动组织以及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成为隐形负担。

  78岁高龄的赵清水,自拆迁后安置在绸缎小区,但党组织关系一直在迎驾桥社区党支部。“每逢回去参加组织生活,我要么骑车要么走路,有时遇到刮风下雨,感到很是吃力。”虽然积极性高涨,但客观因素让他颇为苦恼。在新成立的城市社区中有大量的“赵清水”存在,为了避免给自己戴上双重“镣铐”,很多农村党员无奈选择披上“隐形衣”,“柯桥区摸排出各类‘隐形’党员1773人,占社区在册党员数46.1%,部分社区摸排出来的‘隐形’党员是在册党员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柯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处于被动局面。

  是否把身份亮出来,成为两难抉择。破冰之旅在这里同步开启。

  见到绸缎社区书记茅雅琴的时候,她很忙,忙碌间歇她不忘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又有两个党员来跟我报到啦。”茅雅琴的兴奋还不止于此。自从有了邻里党员制度,农村党员实现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农村“隐形”党员如溪流般源源不断汇入。如今,社区已排摸出60名“隐形”党员,这些“隐形党员”按党组织在华舍街道内、柯桥区内街道外、柯桥区外、两地报到等方式细分了4个党支部,并制定《邻里党员活动证》,作为解决组织生活难题的“凭证”。为了增加仪式感,华舍街道还通过开展入驻仪式、发放邻里证书、选任行动队长等系列动作迎接“邻里”党员融入居住地党组织,并择优推荐产生各支部的支部书记和小组长。

  主动脱掉“隐形外衣”是第一步,带来的是激活一池春水。

  随着越来越多党员亮出身份,社区各个细胞被激发了活力,在自己的“归属田”内,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变得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原张溇村拆迁户的党员组成的张溇支部便是其中一个缩影。初见支部书记周兴根,朴素的着装、憨厚的笑容令人心生亲切,被问及最近在干什么,他轻描淡写地说:“帮忙收物业费。”旁边的茅雅琴补充道,拆迁户物业费收缴是困扰许久的“顽疾”,别看事小,要在其中充当“润滑剂”,周兴根带领党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党员带头,发挥自转功能,如今在各大社区蔚然成风。

  绍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突出典型示范,我们会对表现优秀的农村在社区、企业党员每半年发送表扬信给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在先锋指数考评中按规定进行加分。”


责任编辑: 安佳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