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18年10月31日 17:10:07 来源: 作者: 文成县委组织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领导者、具体实践者和有力推动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今年以来,文成县委组织部结合文成实际,组成课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文成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文成县下设17个乡镇,385个行政村,共有建制村党员12894名,农村基层党组织近600个。近年来,文成县始终紧盯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环节,深化务实管用举措,自我加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各项重点工作,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持续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档升级。

  党建工作责任全面压实。实行全员党建责任捆绑制,层层落实党建责任,形成基层党建“千斤重担人人挑”的全员参战工作格局。一是清单化抓实党建责任落实。坚持书记带头、领导示范,开展县领导“联基层、抓党建”工作,县领导按片工委分工,联系1个片区乡镇、1个党建示范村、1个软弱落后村、1个“两新”组织,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若干名优秀人才。推行“8666”党建责任制做法,分别从县乡党委、党委书记、组织委员、驻村干部四个层面明确各自的党建“责任田”,形成“四位一体”的责任落实机制,分级分层清单式明确党建责任。开展乡镇书记、村书记履行党建职责专项述职,同时通过明查暗访综合式督导,带动形成全员抓党建、全力抓党建的大格局。二是推行“三十清单”抓实驻村干部履职。针对部分驻村干部工作沉不下去,“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明确了驻村干部履职“三十清单”,严格落实驻村十项工作制度,规范驻村干部下村“十条行为准则”,力促驻村干部履职当好“十大员”。通过驻村干部融入农村参与党建,融入村两委参与决策,融入村务参与处理,融入群众参与服务,着力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发展领导力。推行以来,驻村干部共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困难问题1241个,调处纠纷762起,办理民生实事好事2836件。三是推行“双十清单”抓实村干部履职。针对村干部职责不清等问题,将村干部履职内容进行固化,明确村干部履职的十项主要任务和十项主要制度,全面实施村干部履职“双十清单”,通过采取“两两”压闸推进,“三三”跟踪督导,“五五”正反激励等方法狠抓落实,逢会必讲、定期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履职不力村干部进行严肃问责,有效解决村干部“不懂履职、不会履职、不愿履职”等问题。制度实施以来,全县扣发村干部当月报酬32名,约谈村干部39名,8名村主职干部被清退。

  基层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有效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强化基层连队建设。一是乡镇干部队伍配备不断完善。结合“定期研判、结构预警、源头储备、系统培养、对标配备”等十二项举措,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能驾驭全局、工作敢抓敢管,特别是熟悉“三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打造乡镇“狮群”队伍;严格落实乡镇干部两个20%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如2015年提任的115名干部中,在基层一线工作或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有106名,占92.17%。探索“高校培训+参观考察+专题研讨+实战练兵”的“学干一体”培养机制,重点针对城建、旅游等紧缺型专业干部,去年以来共精心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5期2600余人次,有效培育、储蓄一批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懂行”人才。积极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跨条线交流活动,2017年,共安排机关53名中层干部、乡镇18名中层干部进行跨部门跨条块交流。探索实施公务员积分制管理,将分值高低与干部转任(调动)挂钩,有效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形成乡镇公务员安心本职、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二是村级干部队伍明显优化。紧抓村级换届有利时机,按照“换出速度、换出活力、换出正气、换出和谐”的要求,严格人选把关,全县共审查人员7201名,经劝说主动退出选举107名,取消自荐人资格345名。目前,全县共选配村干部2893名,其中35周岁以下的438名,比换届前提高71.1%,大学以上学历221名,比换届前提高57.9%,90后年轻干部93名,比换届前提高165.7%,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比例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良好态势。换届后及时组织开展村干部大规模培训3期,受训1500余人次。严格落实进一步增强村干部战斗力“金十条”。同时,为巩固村级组织换届成果,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针对不胜任、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组织力。三是党员教育管理持续加强。探索推行“五步严控法”,把“十条红线”深入贯彻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效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推行以来,全县共评出不合格党员173名,教育转化136名,劝退除名28名,取消了63名入党积极分子列为发展对象的资格,取消预备党员资格9名。坚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双十举措”,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七大行动”等载体,提升干部党员“四个意识”。各级党组织书记上党课数683场次,党员参加集中学习活动16.7万人次。全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实行“一人一档”机制,通过示范带动、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员质量和党员结构得到优化。

  党建基础工作全面夯实。按照“待遇有保障、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的要求,加大人财物向基层倾斜力度,确保“真金白银”保障到位。一是健全完善基层保障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研究解决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其他村干部生活补助、村级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两新组织党建经费等问题,推动基层保障和基层实际需求同步、与党建水平提升同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2015年-2017年,文成县投入基层组织建设经费达3亿元,有效解决“四项保障经费”等问头。二是统筹整合基层保障资源。采取“一村一策”为主体、帮扶经营为辅、县级兜底的路径,强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创新推出资源开发、资源保护、产业带动、资产租赁、物业经济、股份参与、飞地经济、项目开发等“强村十策”,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针对文成县无产业、无资金、无发展能力的“三无”偏远山区村,成立兴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落实信用社帮扶项目,解决“消薄村”转化任务。2017年全县26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总收入全部达10万元以上,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三是规范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坚持“建点成线,连线成带,聚带成面”的创建思路,建立领导保障、经费保障、要素保障三大保障机制,采取互学互比、联盟共建、督查推进、责任倒逼等举措,积极打造软硬兼备、神形兼修的“两轴三翼”党建示范带,加快“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进程。2017年共投入资金4624万元,新建村民中心15个,改建修缮村民中心193个,建成党建公园37个,党建长廊46个。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逐村走访、查阅资料、实地查看、个别访谈等,文成县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态势良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基层基础建设“不平衡”的问题。部分乡镇党建工作谋划缺乏深度、工作缺乏热度、落实缺乏力度,工作满足于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强,特别是有的村居书记怕丢选票,更侧重于抓项目建设等具体工作,没有真正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发展。

  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玉壶镇周龙村,由于交通条件差,现在村里一个常住人口都没有,黄坦镇西北山村和上金村,平时住村里就2个人和4个人,我县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的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实际,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有所缺失。

  党组织核心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薄弱、核心作用不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在村级事务决策中领导核心地位不突出、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党组织不善、不能甚至不敢加强对村级各类组织、各类事务的统一领导和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有的村委会主任凌驾于村党组织书记之上,存在“主任强、书记弱”的情况。全县385个村中,能够拿得出手、叫得响,在全县乃至在全市有知名度的村党组织屈指可数。

  村级干部素质“不过硬”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成县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能人”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空心化”日益严重,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38·61·99”部队,“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十分突出。

  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农村现有党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年龄偏高的“三低一高”现象,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推动中心工作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如党员助力中心工作的方式形式比较单一,有的村党员服务活动还局限于扫扫地、捡捡垃圾,特别是部分偏远乡村常住村民以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党员先锋作用难以发挥。

  阵地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重建设、轻使用”情况,相应软件设施跟不上,致使“活动中心无活动”“便民中心不便民”“养老中心不养老”。有的村只是简单的利用阵地办办公、开开会,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技能培训、服务群众的相对较少,村级阵地政治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经济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矛盾纠纷查处中心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村级制度运行“不严格”的问题。虽然我们已制定了许多统一、标准的规范村级运行制度,但由于一些村级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不强,有些制度并未执行到位。虽然大部分村都已推行了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一单两制”、联审联签、重大事项审签单等基层管理民主制度,但有的村干部和群众对制度内容不是很明确,实际操作上存在程序简化现象;有的村干部坐值班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签到代签、乱签现象仍有存在,请假手续没有规范履行。

  村集体经济发展“难持续”的问题。有的村受交通不便、区位条件差、资源禀赋、劳动力外出、村班子能力弱等因素的制约,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失门路、缺乏可利用资源,与其他村相比发展难度更大,短时间内靠县级兜底保障;有的村受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和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可能导致“消薄”延后或反弹“返贫”;有的村项目收益期较短,可持续性较差,即使“消薄”成功也容易反弹。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的工程。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重点,实施红色领航“十百”行动,全面深入推进“整乡推进、整县提升”,为我县全面提速建设“三美文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重点持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八个方面”。

  基层党建责任体系标准化。坚持“责任清单化、工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推进痕迹化”,深化“8666”党建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党建报表制度,进一步明晰党建工作任务,动态反映全员抓党建工作情况,切实营造“大抓党建”浓厚氛围。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奖惩办法,完善党建责任“每月一督查一排名一追责”的常态追责制度,对责任落实较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对日常督查中党建工作制度落实不力和年度考核较差的单位、个人启动问责机制,按照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

  党组织设置灵活化。注重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综合农村党组织党员数、分布情况和学习服务等因素,采取“党委(联合党委)+党支部”“党总支+党支部”“党支部+党小组”等模式,在各类基层单位中合理设置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党员落实到支部、把群众工作落实到支部。

  组织生活常态化。坚持每月农村党员固定活动日、每半年评议党员、每年评定不合格党员,把严格管理落到实处。坚持从基础和基本抓起,总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功做法,健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的次数、党员参与率等情况作为督查和各乡镇党委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落实支部主题党日制度,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在“+”上下功夫,做好结合文章,通过“美丽庭院微党课”、创意主题党日等,积极探索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方法,形成步调一致、特色各异的活动局面。

  村干部队伍专职化。深化村干部履职“双十清单”做法,实施“理论素质、履职能力、服务水平”三提升计划,通过办班综合培训、讲师团互动讲课、先进村现场观摩等强化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挖掘先进典型,加强富民书记培育力度,认真抓好村书记、主任应知应会应做“三应”能力建设;通过“三三”工作机制,县、乡两级每月抽调精干力量驻点加强业务指导,采取五项奖励和五项追责措施,真正解决了不想干、不会干、怎么干的问题。推行工作手记、工作月报、擂台季赛,推动村干部认真履职、主动服务、扎实工作。

  党员管理网格化。探索“网格党建”模式,进一步优化“红色细胞”联户机制,实行党员入格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确保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个有困难的群众随时都能找到党员,实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公示制、点赞制,把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全面深化党员发展管理“五步严控法”和“标准化+积分制”模式,开展党员家风家教家规建设,把牢入党进口关,优化管理关、畅通出口关,着力解决“带病发展”、发展家族化、先进性不突出、出口不畅通、刚性管理难等问题,切实提升党员发展管理质量。

  阵地建设规范化。坚持建管并重、管用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强化中心功能,加强村级阵地管理。全面落实村级活动场所活动清单和服务清单,建立直接办、代理办、指导办的服务机制,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样化需求,同时保质按时开展“星期日活动”,切实把村民中心打造成为农村的政治中心、精神文化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做到既聚人心又聚人气。开展“党群活动室”和公开栏、宣传栏规范化建设,统一规范样式,逐一排查分析、逐个整改规范,积极探索“红色驿站”特色做法。

  村务运行严格化。严格执行“五议两公开”“一单两制”“三务公开”“四必到四必访”、印章管理等制度,加强对村干部坐班值班、请销假制度的经常性检查,确保“门敞开、人常在、事好办”。规范村级财务支出审签制度,严格落实一支笔限额审签、联审联签、村民(代表)大会审核等要求。严格执行“四单一平台”制度,规范会议管理,严肃会议纪律,提高“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质量和效果。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要视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村级制度缺位,村干部就要让位,绝不能让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在老百姓面前空转。

  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化。持续开展“部门帮扶、村企结对”等活动,联审联抓“一村一策”定项、立项和落地,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和方式,用好两新组织“帮扶八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速不低于15%。做深做实村级集体发展项目,举办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确保实现村发展项目全覆盖。实行项目领办制度,乡镇领导干部要领办1个以上发展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困难。村第一书记(农村工作指导员)和村主职干部要领办集体经济项目。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抓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培训,完善村干部经济待遇与经营性集体经济增收相挂钩的利益导向机制;建立“消薄”防滑长效机制,严防“消薄”反弹。加大考核督查力度,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大数据管理平台,及时对项目进度滞后、村级集体经济增速偏慢等问题进行通报追责。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