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红色引领,既美且安

2018年08月06日 14:34:04 来源: 作者: 夏旻星 曾祎玲


  “党建也是生产力”。江山市充分发挥党建的红色“引擎”作用,把乡村振兴的“落子”行动作为推进基层党建供给革新的生动实践,以组织力的提升促动创新力的迸发,以凝聚力的增强激发奋进力的喷涌,全市上下一盘棋,一幅既美且安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

  服务群众零距离

  “凡人善举,春风化雨”。江山市大力号召广大党员扶危济困,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居仁由义成为广大党员的共同道德“心经”。

  新塘边镇组织开展“春泥、夏雨、秋阳、冬暖”为主题的“四季行动”,延伸关爱触角,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持续感受到来自党员队伍的关怀和温暖。毛村山头村党员自愿捐资筹办居家“夕阳食堂”,在每周二、周四为村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该村一名在外党员,主动“请缨”为村里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营养餐,并在“六·一”儿童节这天,特别聘请名厨为他们准备了盛宴。自5月份以来,该村为空巢老人提供免费午餐320人次,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营养餐180人次。

  党员队伍在身边,群众就有了“主心骨”和“定盘星”。在塘源口乡,雨季来临之际,塘源口乡党员干部队伍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的志愿行动。他们走村入户、查计灾情、排除隐患,马不停蹄“连轴转”地协助地质灾害点群众转移撤离。在清湖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融入“跑小二”队伍,打造“放管服”改革的升级版,以百姓办事的“少跑路”跑出群众心里满满的“幸福度”。

  美丽乡村好风景

  美丽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底色”。身边鸟语花香,屋外青山绿水,这是江山市美丽乡村的“幸福标配”。

  廿八都镇浔里村,党员争做“美化庭院”的带头人,率先对自家庭院进行美化改造,大力倡导垃圾分类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支部号召、党员带头,浔里村已初步实现“低头有绿地,抬头见蓝天”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产生了“五步见绿”“十步一景”的强烈视觉冲击。“枫溪锁钥”“珠坡樵唱”“炉峰夕照”的农家好风景,更是让人宛若置身“世外桃源”。

  塘源口乡远离市区,却因其“天蓝地绿 水秀山青”成为了江山城市的“后花园”。近年来,乡、村两级党组织敏锐地站在了“全域旅游”的时代风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塘源口人的精神坐标。群众百姓常常驻足于翁氏宗祠外墙边,抚今追昔、细细品味新时代与革命精神的历史交融。“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今天俨然成为了一方“蓝天白云 生态宜居”的幸福乐土。

  发展经济多著力

  “钱袋平平,一切归零”。在江山,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村民思想的领路者,更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因为,有实力才有凝聚力,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

  大陈乡大陈村是中国村歌的“发祥地”,大陈村民不仅把村歌唱响了三衢大地,而且还凭借一曲《妈妈的那碗大陈面》把这个美丽的乡村带到了全国人民面前。今天的大陈,游人如织。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推动下,“大陈小市”应运而生,各种土特产品纷纷入驻,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美丽乡村真正转变成了“美丽经济”。

  廿八都镇,党员积极做致富带头人,利用自家闲置空间布置茶室,率先在发展致富的大潮中“试水”。优雅的茶室,搭乘乡村旅游的快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这里驻足、休憩、品茶,每年直接产生收益达180余万元。塘源口乡村级党组织则牢牢抓住生态猕猴桃的品牌优势,以党员为主体实行“横向联合”,成立了江山市神农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闯出了一片“致富蓝海”。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240余户,每户年均收益7万余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