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 构建党员志愿服务新常态

丽水:从“一条街”走出的 “金字招牌”

2018年07月27日 10:47:44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茅扬

  在浙江丽水,有一条红色的“街”,它温暖而长情,成了丽水百姓最熟悉、也最喜爱的一条街。它就是“共产党员服务一条街”。作为全省首创的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模式,自2007年1月开始,12年来,丽水市直机关党工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利用双休日集中开展“党共产员服务一条街活动”130批次,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累计达1.3万个,打造出了联系党群干群的“红色纽带”和“金字招牌”。

  近年来,丽水在“共产党员服务一条街”的基础上,一直深化党员引领的作用,拓展志愿服务的边界,打造出了紧贴民生需求、紧扣中心大局、紧抓长效管理的多品牌、多功能、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模式,让党员志愿服务成为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有效平台。

  紧贴民生需求,打造多样化志愿服务品牌

  一是塑造百姓生活的服务品牌。12年来,“共产党员服务一条街”始终贴近百姓生活,坚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每次活动组织20多家单位、300多名党员,为百姓提供便民服务。服务内容涵盖了国土、房管、工商、税务、环保、教育、文化、卫生和司法等领域,共计800多个子项目。服务方式也丰富多样:如提供政策咨询,受理维权信访,传授农林种植、工艺设计等技术知识;赠送书籍、苗木、洗涤剂等生产和生活用品;提供家电、交通工具修理等,让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据统计,13年来,“一条街”接受各类政策、法律咨询6万多人次;提供医疗义诊2万多人次;现场受理维权投诉3000余起;向市民赠阅各类知识读本6万余份;维修家电、手机等4000余人次。

  二是打造民生热点的政策品牌。12年来,围绕群众需求,“一条街”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如针对“维权、就学、医疗、职业技能、就业培训”等民生问题,“一条街”走进社区、走进丽水经济开发区,加强舆论引导、政策解读、信息传递。坚持在传统节日、重要节点、民生沸点期间,开展主题活动,如春节期间,组织开展“赞盛世 倡新风 过好年”、“新年送福送文化”等活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群心跟党走·天天读好书”活动;“七一”,开展“志愿服务微心愿·牢记使命强党性”主题活动;针对广大中、高考考生,开展“我为学子出点子”活动;组织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 “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和谐社会”等活动。面对面帮助解决难事、急事、烦心事的为民服务方式,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三是锻造党员引领的红色品牌。在“一条街”的引领带动下,丽水各地不断创新党员志愿服务形式,拓展党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涌现出了一大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如云和“老李帮忙团”,8年来,开展各类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千余次,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被列入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百例特色品牌之一。以机关党员干部为骨干的莲都“小荷”志愿服务队,建立了122支分队,吸收了1.5万名志愿者,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次,荣获G20峰会志愿服务全国先进集体。丽水市委宣传部“巡城创文明”、实幼集团“心馨先锋”、遂昌县人民检察院鲁冰花工作室、丽水市人民检察院“爱•相随”志愿服务社、龙泉蚂蚁部落爱心协会等专业化、特色化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遍地开花。

  紧扣中心大局,建设多功能志愿服务样本

  一是打造志愿服务助推改革发展的样本。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一条街”坚持共建、共融、共享,在志愿服务中凝聚力量,推动发展。如围绕 “城中村改造”、“乡村振兴”、“消薄攻坚战”,深化机关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市直单位党组织与全市800多个行政村、25个社区结对,市直万名党员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形成调研文章1500多篇,解决各类问题近万个。围绕“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重大行动,开展了系列环保行动、政策宣传、制度探索。“万名干部抓治水”,成立“党员志愿巡河队”,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脚步丈量河道,以脚步守护水质。

  二是打造志愿服务助推环境改善的样本。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干部我率先”“双先双创”等活动,丽水市直机关164支志愿服务队,6000多名党员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开展入户宣讲调查、环境卫生整治、“礼让斑马线”文明劝导等服务4000多次,积极营造礼让、有序、整洁城市环境。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创建力度,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逐步解决“办事推诿”、“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市直各单位在职党员作出服务承诺11000多项,通过承诺、履诺、践诺,加强自律,相互监督,进一步展示“绿谷先锋”新形象。

  三是打造志愿服务助推精准扶贫的样本。围绕打造最有爱心城市,深化“改进作风两贴近、立足岗位四走进”机制,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以“一对一”、“一对N”等上门入户结对式服务形式,与空巢老人、农民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2700户结对子,定期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圆梦“微心愿”7000余个,开展“四关爱”慰问活动900多次,捐献爱心衣物4800多件,募集爱心款320余万。开展结对帮困助学活动,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10人。

  紧抓长效管理,激发党员志愿服务新动能

  一是以制度保障服务。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市直单位党员干部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制度》《“两报到一注册”制度》,规范在职党员进社区日常管理,形成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双岗双职”工作机制。制定《党员志愿者积分管理办法》、根据服务时长、“微心愿”认领两个指标设置积分标准,对党员志愿服务进行量化。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对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参加志愿服务情况、所获得的积分进行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二是以管理规范服务。积极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联合团市委创建“志愿汇”APP,联合莲都区机关工委建设“莲都志愿服务网站”, 设立“微心愿”、志愿项目等模块,为“共产党员服务一条街”构建了“网上大本营”,实现“线上发动、线下活动”。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服务基本技能等培训,提高党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规范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要求服务队有统一标识的队旗,有印党徽的红马甲,有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定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专业化服务。

  三是以激励深化服务。将党员志愿服务纳入机关党建工作考核,作为市直单位“两优一先”评选重要依据,同时,遴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组成宣讲团,在市直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巡回宣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让机关党员参与“一条街”服务更有动力,使“共产党员服务一条街”更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 安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