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中村乡“三举措”抓开局 实现乡村振兴开门红

2018年04月03日 14:40:42 来源: 作者: 陈瑛 余韵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中村乡抢抓时节,及早行动,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农林之乡打造“养心中村”,实现了开门红。

  抓作风,构建战斗堡垒

  一是思想上位。先后召开机关干部大会、乡村两级干部大会,全文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市委书记徐文光同志提出的“爬山论”“打仗论”,部署全年工作重点,层层传达压力,要求党员干部以敢为人先的气魄、舍我其谁的气势、首战用我的信念,尽早收心归位,投入乡村振兴战斗之中。二是责任上肩。签订党风廉政、安全生产和综治维稳年度工作责任书,擦亮中村乡安全稳定“金名片”。乡主要领导深入各村召开两委会,紧抓村两委班子这一“关键少数”群体,讲形势、定调子、明任务、擂战鼓,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产业致富、“三大革命”、最多跑一次改革、清洁工程等方面,在各村之间开展竞赛比拼。三是干部上阵。开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研究问题破解难题”集中调研活动,班子成员、驻村组长、驻村干部齐上阵,聚焦改革稳定发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及群众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深入各村调研走访,解决问题。通过召开庭院座谈会、支部党员会、拉家常等方式收集民意,谋划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乡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各村进行核查,确保调研工作务实有效。

  抓产业,夯实振兴基础

  紧抓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结合中村山区环境特点,打造精致高效的现代农业集群。一是再创辉煌林业。牢牢抓住春季这个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念好“清、种、抚”三字经,进一步推动乡村林业工作重点向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转变。今年以来,全乡共清理茅杆420余亩,种植银杏、黄山栾树、无患子等珍贵树木2000余株,抚育原有山林300余亩,规划彩色健康林200余亩。全面启动荒山、荒地消灭行动,消除森林火灾隐患点6处,新发展油茶基地240亩,山林林相得到有效改善。 二是发展精致农业。发扬中蜂养殖传统,成立明禾养蜂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大户+新发展农户”发展模式,大户带小户,干部带新户,培育中蜂养殖大户43户,繁殖蜂群1000余个,蜂农户均增收8000余元;瞄准市场需求旺盛的中药材产业,与企业主体合作,发展浙贝母种植基地200余亩、前胡种植基地300余亩,打造中村乡“百草园”;借助全县发展清水鱼产业的东风,在西畈村、光明村、新门村、中村村等地,开挖泉水鱼养殖鱼塘98个,全乡养殖面积达100余亩,总产量预计可达20万斤,产值400余万元;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特色旅游业,在西畈村培育130余亩桃花谷旅游休闲观光基地。三是大兴文旅产业。围绕“千古梅情,养心中村”发展定位,举办第三届梅花文化节,组织春梅赏玩、梅花诗吟唱、尝青梅酒等系列活动,推广中村丰富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利用好大源头古村落资源,谋划招引源头养生度假小镇项目;结合新门村甜蜜“蜂”情园,布局石龙头高端农家乐项目;加快推进梅花诗谷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植被修复、河塘清淤、山中木屋新建等项目。

  抓民生,共享振兴红利

  一是精准脱贫不放松。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合中蜂、清水鱼、中药材三大产业,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致富项目,尤其是对零就业家庭加强政策帮扶,先后帮助50余个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助其消除贫困。关爱大病、重残、失独等特殊家庭,坚持日常走访与节日慰问相结合,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二是持续增收下苦工。始终以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为各项工作中心,狠抓示范合作社创建、家庭农场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抱团发展,实现生产有效联结、利益互赢共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新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3户,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个。三是深化改革便群众。用好现有四个平台体系,完善以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等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示范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预计6月前投入使用。同时,扎实推进“无差别受理”改革,以即接即办、即接转办、接后联合踏勘为标准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完善村级代办员制度,探索建立材料容缺机制,使老百姓办事“进一个门、跑一个窗、办一件事”,打造“最多跑一次”的中村样板。

责任编辑: 陈红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