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从“绿色兴农”到“红色强农”

2018年03月30日 12:54:11 来源: 江山市委组织部 作者: 张韧 夏旻星


  “乡村振兴”是目的,“产业兴旺”是根本。着眼于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远景目标,江山市大力鼓励农民在山区种植原生态农产品,建设高山农产品培育种植基地。为了避免同态竞争和无序发展,江山市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的红旗插在了高山农产品种植基地上,以绿色促发展、以红色聚人心,走出了一条“绿色为本”“红色为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坚持“靠前指导”,以科学规划作前导

  高山农产品种植培育是浙西地区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也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农业+旅游”的经营模式,一举多得、效益尽显。但是,农民在朴素的致富心理指引之下,往往“一窝蜂”盲目地跟风扎堆进行高山农产品基地建设,使局地市场趋向饱和。为了避免这种同态竞争后果的出现,江山市基层党支部未雨绸缪,在产业萌芽之初就积极组织选聘农业专家顾问团队,为有意向进行高山农业基地建设的农户提供高品质的产业规划指导,鼓励他们进行不同品类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取长补短、互为犄角、共同繁荣,形成互补式的良性竞争发展格局。

  瞄准“升级引擎”,以创新发展作动力

  山区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工程浩大,需要建设灌溉水渠、铺设引水管道、平整硬化道路、置办加工设备。考虑到个体投入成本很高,各自为战不仅容易形成技术壁垒,而且极易造成恶性竞争,导致社会资源的无形浪费。江山市村社一级党组织着眼于创新发展经营模式,瞄准“引擎”的强化升级,鼓励村民团结起来,跳出同态竞争的窠臼,走“抱团取暖”的致富路子。目前,在基层党支部的指导支持下,部分村社已经初步组建山区农产品基地建设联合体,通过“横向联合”的方式,统一采用科学的种植模式,统一组建运输仓储销售网络,努力形成统一的地域性山区农产品品牌,大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质的飞跃。

  补齐“服务短板”,以政策扶持作支撑

  为了给山区农产品种植户这个群体提供更加务实高效的服务,江山市镇两级党组织结合“放管服”改革的浙江样本,努力实现广大种植户“足不出户、政策全有”。一是提供信息支持。全面加强信息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技术资讯和产销信息,努力让山区基地降低成本、出好产品、有好销路。二是提供资金支持。瞄准农户的信贷需求,整合“政府平台、银行、担保公司”三方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着力推动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向广大山区基地建设农户倾斜。三是提供人才扶持。江山市委人才办下沉专业农业技术力量,号准农户需求的“脉子”,开出因业施策的“良方”,有针对性地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山区种植一线,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经营指导,努力实现山区农产品基地产出量大、质优、面广的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是全面小康的“硬阵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盘”。江山市山区农产品种植业以绿色“强身”,以红色“壮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一幅渐行渐近的壮阔蓝图。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