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活力 培育源头活水

云和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和探索
2018年01月24日 14:41:50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郑成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近年来,云和县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按照“县域统筹、乡乡联建、村村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逐步形成了“单体项目遍地开花、联建项目抱团共赢”的良好态势。2012年至2016年,累计投入资金10839万余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建成安溪畲族乡茶山水电站、云和梯田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店铺、赤石乡“云栖木屋”、紧水滩镇云和湖渔家风情养生基地等6个联建项目和石塘镇长汀沙滩、紧水滩镇石浦花海等20余个单体项目,省定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从2012年的148个减少到目前的51个,为全面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下联动,合力推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县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13个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合力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各乡镇(街道)也全部建立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村级集体发展工作。二是开展组团帮扶。建立了“县领导+部门负责人+第一书记(指导员)+经济薄弱村”组团式帮扶机制。实行县领导定点联村、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联系制度,并从部门中挑选了52名优秀年轻干部作为第一书记(指导员)到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村、难点村挂职锻炼,帮助破解发展瓶颈。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列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并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两委主职干部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与工资报酬挂钩。

  科学规划,选好项目。一是制好“任务书”。对村集体资源和区域优势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实地考察,制定了《云和县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五年规划》,明确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同时,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五个年度经济薄弱村转化数、项目完成等目标责任状。二是建好“项目库”。在全面摸清村集体“三资”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通过外出学习、实地勘察、座谈调研等形式,确定了188个意向项目,录入项目库。五年来,先后有17个作为省补资金项目进行立项,其余项目纳入县、乡、村统筹资金补助项目库,稳步实施。三是用好“评审团”。对项目库中的项目可行性实行联审制,由县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再邀请相关专家、县级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及相关乡镇(街道)领导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再报县联席会议审核确定、立项。同时,加强对村级物业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项目实施跟踪管理机制,定期对项目施工进度进行督查,促进项目推进。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一是做精单体项目。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根据城郊村、中心村和偏远村不同特点,分别采取兴办集体物业项目、异地兴建物业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如,元和街道小徐村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在县客运车站商业街新建商用综合大楼,通过招标承包,每年为村集体创收近100万元;凤凰山街道巧云村巧打“中国淘宝村”品牌,兴建电子商务大楼,每年为村集体增加30万租金收入。大力挖掘资源潜力,利用立地优势和农、林、水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石塘镇小顺村挖掘整理抗战斗争光辉历史,打造“两学一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石塘镇长汀村则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修建了“长汀沙滩”景区,成为丽水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一年来两个村分别为村集体经济增加70余万元收入。大力支持投资入股,鼓励村集体按照保底分红的方式参股经营稳定、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获得利息和分红收入。如,崇头镇梅源村“水电站改造增容”项目,年发电收入50余万元。二是做强联建项目。充分发挥乡镇(街道)龙头作用,结合区位、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等形式,共同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如,崇头镇依托云和梯田4A级景区,完成云和梯田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店铺联建项目,以承包租赁的形式,收取租金统筹安排镇域内集体经济薄弱村,每村每年增收2万元左右;安溪畲族乡积极盘活水库资源,通过8村联建的形式,建成了茶山水电站,年发电收益近100万元,每年平均为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赤石乡依托云和湖自然风景资源,以14个村联建的形式,建成20幢小木屋,通过承包经营的形式,每年平均为各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三是做好兜底文章。在村级单村发展、乡镇统筹联建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县域统筹。整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林业、移民、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等涉农项目资金,通过购买水电站股份、置换国有资产等形式,加强对全县集体经济薄弱村统筹兜底。同时,加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各类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做到计划公开、使用公开、账目公开,按照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的要求规范管理,确保扶持资金真正用于发展村级集体项目建设。

  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要实现三年消除薄弱村目标任务,存在较大难度。

  收入渠道单一。多数村集体原始积累底子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总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于财政补助收益。从近年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依靠经营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较少,仅仅是盘活闲置的场地、校舍、仓库、礼堂、祠堂等集体资产,通过物业出租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因受村级组织换届等历史因素影响,村级组织班子在土地征收补偿和村集体收益分配方面探索支持力度不足,降低了村集体积累,甚至负债运行管理,弱化了村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基础薄弱。经过多年攻坚,当前我县剩下尚未转化的51个经济薄弱村主要地处偏远地区和农村,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缺乏产业支撑,就地发展困难,属于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其中很多属于“空心村”,人口集聚在县城,村集体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村集体收入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补助与其它政策性补偿,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后劲不足。目前,能落地、效益好、符合实际的项目招引困难,经济薄弱村转化缺少“源头活水”。

  项目效益不高。目前,实施的17个村集体经济项目,除茶山水电站项目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方式运营,取得较高的收益外,其他项目总体运营管理不规范,缺少专业性、有实力的运营团队参与,运营管理不够规范,整体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比如,崇头镇商业街店铺项目、赤石小木屋项目,引入了的社会资本进行后期投入、运营,预期的收益率大打折扣。也有部分项目投资建设“风声大”,回收效益“雨点小”,整体回报率不理想。

  为顺利实现“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云和县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全域攻坚方阵。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消除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抽调10名干部组建“双增”攻坚组,下设综合协调(内务)、信息宣传、督查考核等3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抓好“双增”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并实行集中办公。建立“双增办”月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等。开展拉网式、全方位调查摸底工作,逐村摸清底数,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印发《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分年度倒排消除经济薄弱村工作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村、人。各乡镇(街道)也分别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形成“乡镇前线发力、村两委一线作战、村民共赢合作”的全域攻坚方阵。深化推进“县领导+部门负责人+农村第一书记+经济薄弱村”组团式帮扶机制,实行县领导定点联村制度,形成全县一盘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加强资源整合,谋划高效可行项目。在村级单村发展、乡镇统筹联建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县域统筹,进一步做好兜底文章。在县域或乡域范围内,加强对省、市、县各类支农、惠农资金的统筹,因地制宜盘活林地、荒地、水域等各类闲置资产,以县级政府或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项目谋划和建设,项目收益供辖区范围内的薄弱村进行统筹安排。今年,在县级层面,将整合各类资金,谋划三个高效项目,一是投入4400万元购买金坑口电站22%的股份;二是置换3个国有的小型水电站,实行扩容增效;三是出资1400万元,购置新建标准厂房0.6万平方米。各项目所得收益将用于统筹扶持全县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

  加强经营管理,抓好建管融合文章。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方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项目回报率和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监督制度、村帐乡代管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不断探索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使集体资产在使用、经营的过程中保值增值。强化农村审计监督,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提高财务核算精准化、财务公开网络化程度。加强已运营项目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项目收益及时合理分配到位。

  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奖惩结合机制。用好一把考评尺子。实行“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列入2017年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考核范畴,并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调动村干部主动参与发展集体经济工作积极性,把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工作溶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将消除经济薄弱村工作与村干部基本报酬发放、评优评先等相挂钩,规范村财务收支核算,对收不抵支村进行督查,从而提高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