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四个转变不断增强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湖州南浔:四个转变不断增强基层党建整体水平
2017年08月16日 15:03:05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通讯员 南浔组
近年来,湖州市南浔区围绕"百千"专项行动部署,牢抓机遇,强统筹、夯基础、筑队伍、增活力,推动基层党建点线建精、整片建强。目前,已经创建整乡推进示范镇4个、先锋示范村54个,全面形成镇镇比拼、村村晋位的浓厚氛围。
坚持全员参与,从单兵作战向集团出击转变。
一是书记以上率下。区委书记主动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季专题研究,带头领办项目,上任8个月就走遍所有行政村。乡镇党委书记年初开单、年中对帐、年底审计,每年至少领办2个党建项目,在村社组织换届后第一时间牵头落实村社干部"十个一"举措。村社书记人手一份提升计划书,在微信公众号、村部公开栏等亮晒承诺,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是力量下沉一线。每位区委常委联系一个乡镇,41名党员局长挂任村"第一书记",70名区派党建指导员驻企联企,249名区级部门领导干部一对一联村和社区,乡镇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沉到一线抓推进。三是考核重在日常。实行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考评,每月逐镇现场比拼,每季量化考核排名,不定期暗访督查,原汁原味通报。2016年以来,已召开基层党建月度例会16次、乡镇党委书记基层党建交流会7次,考察干部必问党建、评优评先必看党建已成常态。
突出固本强基,从单点提升向全域晋位转变。
一是整体规划、分类施策。对全区249个村社开展拉网式摸底,逐村定级、逐个建档、逐条整改,三年来共培育6个示范镇、70个先锋示范村,做到区有谋划有政策、镇有规划有举措、村有计划有行动。结合"十线十景十乡村小镇",以点串线,由线及面,目前已创建107个党建示范点、21条特色示范带。二是整活资源、分项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三年来基层党建经费已从1600万元增长到2800万元。区、镇合计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镇级党群服务中心5个、改造提升村社阵地74个,村村有党建长廊,1/5的村有党建公园。区财政每年安排600万元资金、10%建设用地,落实项目130多个,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同时投入8900多万元实施44个村联建标准厂房项目,村均每年增收达10万元。三是整合功能、分级管理。抓阵地规范,在全市率先完成村社阵地悬挂党徽,出台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打造"一扬三亮"综合性阵地。抓工作规范,公开14项主要代办事项,所有村社干部集中办公、一窗式服务。抓支部规范,深化"党性体检",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支部"自转"带动区域"公转"。
着力锻造铁军,从单雁领航向雁阵齐飞转变。
一是畅通渠道,能上又能下。通过内部挖、外面请、上级派、跨村任等渠道,深入实施"贤人回村"计划,近三年,已回请98人到村任职,为一些空心村、软弱村的发展注入强心剂。出台不胜任村书记调整办法,畅通"下"的渠道,今年已调整22人,占换届调整总数的14%。二是比学赶超,对标更创标。每年集中封闭培训,外出对标学习,开设书记论坛,推行领雁帮带,形成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目前已涌现出杨祥春、陈有德等一批新一代优秀村书记。三是双向激励,严管加厚爱。出台村干部"十条红线"、日常管理20条,正面激励、反向警示。开展区级"美丽乡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选树市区带头人40名。逐步提高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待遇,每年组织村社干部体检。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加大困难村干部帮扶力度。
持续激发活力,从单向作用向多元聚合转变。
一是红色细胞强肌体。深化"五亮"工程,开展"最美家风+"活动,2万多名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亮家规、亮星级,引领红色风尚。1369名村社干部包网格、526个红领之家联农户,构筑"网格—党小组—红领之家"立体式"党员五分钟服务圈"。二是红色党日强服务。创新开展"红色星期六"活动,每月第一个星期六,定主题、定项目,区、镇、村社、两新组织党员上下联动,将志愿服务汇集到文明创建、治水剿劣等工作中,《新华每日电讯》《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日报》等媒体进行报道。三是红色动力强发展。深化"红色动力工程",市级双强企业均设立红领学院,全区已建党员专家工作室23个,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230多次,有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党员干部投入各项工作主战场,上半年多项经济指标增幅均为全市第一。
- 2017-08-15 台州路桥:推行“党建+剿劣”模式 决胜...
- 2017-08-15 古山镇55个行政村主动外出“取经” 提升...
- 2017-08-15 天台三州西瓜节:“红色”引领促“绿色...
- 2017-08-15 吴兴实施"南太湖红领计划" 两新组织乐用...
- 2017-08-01 这个书记很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