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新春第一会”喊出响亮口号:民营经济看温州
温州“新春第一会”喊出响亮口号:民营经济看温州
2019年02月15日 14:43:05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甘凌峰 邵晨婵
2月12日上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会议锚定“两区”建设进行再部署、再推动,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响亮喊出“民营经济看温州”的一次再动员。
过去一年,温州奋力续写好新时代创新史,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其中,获批建设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是开启了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温州“两区”建设又将如何大步迈进?来看会议释放出这些信号。
为何这事关温州前途命运:
以“两区”建设补齐温州三大短板
“两区”建设是事关温州前途命运的大命题,舍其还有谁?——陈伟俊在大会上这样形容,他从三个层面具体阐述:
民营经济是温州的最大特色,“两区”建设就是为了再造新优势,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创新要素是温州的突出短板,“两区”建设就是为了再聚新动能,打造创新要素高密度集聚新高地;
实体经济是温州的根基命脉,“两区”建设就是为了再创新业绩,形成产业集群高水平培育新示范;
通过“两区”建设,补齐民营经济、创新要素、实体经济三个方面的短板,因此,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两区”建设,是关乎温州命运的大命题。
图源:视觉中国
培育新动力、形成新动能
“两区”建设 温州定下这些目标
会上,温州市委、市政府为“两区”建设,定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培育新动力、形成新动能,提升温州产业竞争力,做大温州经济总规模,实现温州发展高质量。
基于这个总目标,落实到今年,要确保实现以下四大指标体系:
基础性指标要再攀新高
其中包括规上工业企业数要超50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要超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要超1000亿元;新增小微园入园企业要超1000家;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要超1000亿元等7个方面的指标。
标杆性园区要晋等升位
其中包括温州国家高新区排名要确保前移 10位,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要进入全省产业集聚区排名前5,浙南产业集聚区要进入国家经开区排名前50等,力求真正把“一区五园”打造成温州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阵地、主窗口、主渠道。
制度性成果要先人一拍
会上明确,9月底前,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要创成 10项左右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改革举措,自创区八大专项行动每项都要形成10项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引领性的重大创建成果。到今年年底,要确保“两个健康”改革配套举措100%落地等。
是关键性效益要充分展示
要对照《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2018-2022年)》,加快制定出台温州版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领“两区”建设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越走越宽广。今年,质效提升、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绿色发展、协调共享、风险防范等6个关键性效益都要充分展示。
图源:视觉中国
十大工作绘就“两区”建设奋斗图
温州接下来,打算这么做!
会上,围绕着阶段性目标和四大指标体系,陈伟俊就今年重点要抓好的十个方面具体工作做了详细全面的部署——
第一,要大抓平台。
要突出抓好产业平台、创新平台和开放平台的建设。
第二,要大抓产业。
要立足传统优势产业推进集群培育,盯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集群培育,朝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推进集群培育。
第三,要大抓项目。
要把项目导向体现在重点区块,重点企业,重点业态模式上。
第四,要大抓企业。
要加快百企上市,千企上规和万企上云步伐。
第五,要大抓人才。
要做好载体引才,团队引才,好机制引才的文章。
图源:视觉中国
第六,要大抓改革。
改革要对发展有推动力,要让企业有获得感,要在全国有引领性。
第七,要大抓环境。
要让审批更高效,服务更精准,环境更公平,风气更清朗。
第八,要大抓市场主体。
其中包括企业家群体,新生代群体,创业者群体。
第九,要大抓要素保障。
要强化土地要素、资金要素、开放文化等保障。
第十,要大抓风险防范。
该化的风险要加快化解,该稳的领域要坚决稳住,该进的工作要提速快进。
此外,会上还请来“两区”建设的牵头单位、核心园区和领军企业代表、温商回归企业代表、创新平台代表作发言,满意基层站所代表宣读倡议书,更有2018年“万人评议”的2家不满意单位上台作表态。各单位表决心,明做法,为2019年工作定下明确目标。
会上,温州市委市政府就“万名干部进万企”重点问题进行了集中交办,并下达“军令状”——今天交办的第一批310个问题,3月底前要完成90%以上,6月底前要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