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集聚天下英才?三位“地方HR”的“引才经”

2017年12月11日 17:33:54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万笑影 通讯员 严晶晶 陈雅雯 沈应子 朱立奇 孙艺秋 俞临新

  小县引才 细节动人

  一位人才办主任的

  议事微信群

  位于浙江西南部的云和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刚上任才3个多月的云和县委人才办主任季国林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那就是在细节上下功夫。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季国林不时用微信联系,一问才知他在跟当地引进的几个年轻人才联络交流。“我们不久前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叫‘有事就议’,把各行各业的50多位人才都召集起来,设置了七八位‘联络员’分头联系,把服务工作做细。”季国林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位刚刚引进的中学教师结婚,但住房问题暂时没解决。联络员获悉这个情况后,马上联系相关部门帮他反映,现在夫妻俩已经搬进了人才公寓。

  之所以如此重视细节,缘于季国林和企业、人才的一次次深度交流。

  浙江汉威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研发团队里的核心人员之一陈庚,就是因为当年在云和感受到的温馨细节,决定把家安在云和。采访当天,季国林特地带记者去了汉威。

  “9年前,我第一次到公司时,这里还是个三五十人的作坊。”公司副总经理彭岳年回忆。企业要发展,第一要务是引进人才。2011年,汉威准备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恰巧市里准备组织企业前往武汉高校招聘人才,他立即报了名。然而。“那时来摊位咨询的人不多,心里特别着急。”于是,他就自己制作了一张大海报,站在入口处,“举着海报,不停吆喝,就是凭借这样的‘卖力’,成功吸引到武汉小伙陈庚。”

  “陈庚来了之后,因为安排的宾馆离单位比较远,为了让他有‘家’的感觉,彭岳年就当起了司机,天天上下班开车接送。”季国林在一旁补充,正是这样的贴心细节,让陈庚决定留下。

  为了让人才在异乡安心工作,云和还针对需求制定相关政策,特地启动了“专才”入编体制“直通车”。哈尔滨姑娘张蝶就是因此与云和县广播电视台结缘。

  今年初,丽水市组织各县(市、区)去哈尔滨招聘人才。“那时电视台里急需一名播音主持,到了快收摊的时候,我们发现人群里有一个小姑娘好像之前在我们这边填过简历,是个硕士研究生。”于是,副台长阮宏波立刻叫住了她。“当时我向她介绍了云和,也解释了岗位性质,还给她讲了云和的‘专才’入编体制‘直通车’。一番交流后,我能感觉到她有些兴趣。”阮宏波回忆。

  没过多久,张蝶就给了回复。来云和后,她按照当地出台的《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直接入编,如今已经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我们放宽岗位条件,下放用人单位‘自主权’,就是为了让专业人才在云和有更多选择,愿意过来。”季国林说,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政府部门都要真正想人才所想。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云和县人才资源总量突破了1.5万人,这座浙江西南小城的未来转型发展也让人充满期待。

  作为整合技术、人才、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和成公司研发中心不仅是公司新产品的孵化器,也是精英人才的聚集地。

  抓住核心 产业引才

  一条高新产业链的

  落户启示

  从年初正式就任新昌县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至今,郑卫华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莫过于新昌引进浙江恒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这件事情,让他对如何抓住“核心人才”吸引人才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恒鹰动力落户新昌时,郑卫华没有想到,这个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燃气轮机叶片、钛铝合金材料制造的高新科技团队,会在新昌打造出一条产业链:不仅引进了两个研发团队,专门从事新材料的研发和制造,还收购了美国ACT公司,快速布局航空发动机全产业链。

  很多人并不知道,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一鹰博士团队当初决定把公司“搬”到新昌,只用了两天时间。之前,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航空科技园区,是这个团队优先考虑的落户地方,那里拥有众多高校科研机构,而且航空产业的底子深厚,但谈了好几个月,却难有下文。

  这时,恰好新昌的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抛来了橄榄枝。“恒鹰动力”总工程师兼董事刘鸣至今清晰记得一个细节带来的感动。因为之前有意向的城市在土地方面迟迟没有落实,所以他们首先提出了建厂选址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县里参加洽谈的一位负责人说去趟卫生间,20多分钟后,就带回来一张县域规划图。这时,刘鸣他们才意识到,这位负责人根本不是去卫生间,而是去拿图纸了。

  有什么问题就地拍板落实,这种态度让陈一鹰博士团队不再犹豫。

  而这件事,也让郑卫华“豁然开朗”。

  新昌是个典型的山区小县,没有航运,不通铁路,区位优势不明显,资源相对有限,引才留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对于这种情况,不能满足于去高校摆一张桌子,立一块牌子。“在新昌,从政府到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坚持用优势产业引才,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郑卫华一直在思考:“为何不抓住‘核心人才’,在‘连锁反应’上做文章?”

  事实上,新昌已经掌握了一大批“核心人才”资源。目前,新昌有100多家企业已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力,新昌县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此外,新昌还拥有副高职称及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3100多人,为新昌服务的“国千人才”8人,自主申报的“省千人才”6人,3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

  “我们完全可以借力这种优势,进一步细化引才工作。”郑卫华说。现在,他和同事们除了走近学生,还通过各种关系走近高校教授,“和老师们聊一聊,去科研处走一走,将‘科技成果汇编’翻一翻。” 郑卫华认为,这样可以储备大量人才资源,再从中挖掘县里企业需要的人才,最后将其精准引进。

  同时,郑卫华还经常请教已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了解他们的人才需要。“原先我对恒鹰动力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技术不太了解,后来我就经常往几位专家那里跑,渐渐熟悉了这个行业并初步了解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清楚了下一步我们的引才方向。” 郑卫华说。

  2017“智汇湖州·助力赶超”南太湖精英峰会在湖州举行,图为吴兴洽谈会现场。

  牵线搭桥 精准引才

  一座人力资源服务

  产业园的诞生

  一方是对人才有强烈需求的企业,一方是拥有人力资源渠道的专业机构,怎样让甲方更快地找到乙方,乙方也能得到甲方的信任?在湖州吴兴区人力社保局局长郭士忠的亲身实践中,探索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湖州日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湖州市首家“智慧农业”研发企业,不过,当初为了组建程序开发团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全国各地跑,一年下来好不容易找了十来个人,可大部分培训完就走了。郭士忠告诉记者,日华公司碰到的难题,不是孤案。

  人才资源比较分散,有需求的企业不知道到哪里找,就算找到了,也会产生“可不可信”和“可不可用”的疑问。

  如何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吴兴区委、区政府萌生了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想法。经过一年多的调研和筹备后,今年5月,湖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这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集聚发展的大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服务。

  在湖州人力资源服务园区,郭士忠专门向记者介绍了一位叫张磊的年轻人。产业园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产业引导”的运营模式,而张磊所在的杭州楼友会创客商务有限公司就是产业园的运营方。

  “从产业园筹备开始,我们团队就开始积极引进和集聚各类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服务。”去年园区筹备期间,张磊在浙江人力资源服务博览会上,偶遇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天坤国际”相关负责人,“我给他描述美丽的湖州,展望产业园的发展规划,介绍从公司注册到与用人单位对接等服务。”今年初,产业园还未正式开园,“天坤国际”就决定入驻。目前,“天坤国际”已为湖州20多家企业解决了用人难题。

  如今,产业园已成功引进了32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吸引了10家创投机构和两个行业协会,涵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八大类。企业所需的海外人才引进、高端猎头、招聘、社保服务、劳务派遣、投融资服务等均可在园区得到满足。

  不仅如此,园区还定期组织企业开展人力社保政策集中轮训。“着力解决当前‘招工难、就业难、引才难’等问题,并积极推动各项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郭士忠介绍。就在9月的一次轮训会上,“木森人力”的招聘主管柳智君就和一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在,已为这家公司引进了100多名员工,技术性人才占两成左右。

  如今,产业园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目前不仅在埭溪美妆小镇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分中心,还在中心城区建立了人力资源服务超市,重点推进线上服务平台建设,让更多企业能精准便捷地获得人才资源服务。

责任编辑: 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