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让生活更幸福 海宁基层党建打响“服务牌”

2017年11月13日 10:19:3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何双伶 通讯员 沈鑫 戴勤锋




  幸福生活,是人们永恒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日前,海宁市委作出“建设品质生活”决定,提出打造“富足、健康、快乐、时尚”的幸福海宁,打响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的“服务牌”。

  最近几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海宁通过强化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引领民生服务、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逐步构建起一个精准施策回应多元服务需求的体系,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海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潮乡大地更加幸福荡漾。




  海宁党员志愿者在街头整理供市民的爱心伞。


  激活红色细胞

  社区服务更有力

  公益,服务群众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公益活动产生最大最有效的影响力?海宁的探索从“党员人人做公益”开始。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

  楼道,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海宁公益党建的一大“堡垒”。今年年初,海宁出台《关于推行楼道“红管家”深化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楼道“红管家”。目前,海宁已有“红管家”4000多名,得到居民们普遍认可。

  海洲街道南苑三里小区,由于建得早,一直没有停车位,不少车辆乱停,影响了小区居民通行安全和环境治理。退休党员刘刚甫担任“红管家”之后,花了数月时间,走家串户,征求各方意见,在社区党委支持下,在社区中划出了多个停车位,并自己拎着油漆桶把车位一个个划了出来,群众纷纷点赞。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基层党员而言就意味着要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海宁在全市推广全岗通制度,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岗”,除窗口值班人员,其他社区干部都要下沉到网格、小区、楼道,人人成为“红色代办员”。目前,海宁社区工作者人均每年要有200天时间走访群众,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公共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量化的积分,让我成就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90后党员张凯文今年以来已在“志愿潮城”上拿到397个积分,排名还在一路上升。

  依托“志愿潮城”客户端,海宁每位党员只要在社区从事过志愿活动,就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积分,并转化成相应的分数。这样一来,党员的年度考核成绩就与其志愿服务挂起了钩,全城“红色细胞”的公益热情由此激发。

  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之下,志愿服务精神在潮乡大地扎根。据统计,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之下,海宁有注册志愿者达12.8万名,平均7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海宁党员志愿者胡利林(中)到爱心联盟爱心直播间上微党课。杭蝶旎 摄


  创新组织设置

  商圈服务更活跃

  11月3日下午3时,海洲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巧手妈妈工作室。今年43岁的王贻正和其他3位“巧手妈妈”一起认真地制作皮贴画。两天之后,党群服务中心组织义卖,把所得资金用于完成街道弱势群体的微心愿。今年以来,150多位热心的“巧手妈妈”已制作完成手工制品200余件,通过义卖实现了爱心循环。

  红领创吧、红领工坊、老舅妈工作室……海洲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每个房间都是一个服务团队的“根据地”,门楣上的指示牌清晰标明了服务内容。这些服务团队是由商圈内的两新组织或党员创建,为商圈辐射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各类民生服务。

  这一切,要归功于今年1月成立的海洲街道商圈楼宇党委。

  位于海宁市主城区的海洲街道党委下辖49个党支部,其中24个为两新组织党支部,共有党员3200余名。海宁在海洲街道党委之下设立专门管理24个两新组织党支部的商圈楼宇党委,建立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党群服务中心两个区域化站点,统筹区域内各种资源,服务和发展区域内两新组织,并致力于构建商圈的民生服务体系。

  “商圈楼宇党委的设立,增强了街道党委对两新组织党支部的领导力与号召力,同时有效引导两新组织参与到服务居民的各项活动中来。”商圈楼宇党委书记朱丽雯表示。

  张立飞是党委下辖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党支部的一名党员,也是海宁“阿里修旗舰店”的负责人。在朱丽雯的鼓舞下,今年8月,他带领公司5名员工成立了社会组织“阿里修便民服务中心”,并在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免费服务点,至今已累计上门为70户困难家庭免费清洗空调近150台。

  依托区域内的商圈资源,商圈楼宇党委还探索建立了商铺联盟,整合服务资源。今年初,囊括了12个商铺的“志愿商铺联盟”成立。每个商铺分别罗列出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党委则据此安排筹划服务项目。理发店负责免费理发、药店开展免费咨询与用药讲座、银行提供理财咨询……目前,这一联盟已开展服务15次,进一步完善了商圈内的民生服务体系。

  商圈楼宇党委还推动街道购买社会服务,转变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促进服务提质增效。今年6月,商圈楼宇党委推出首届微公益“社创秀”活动,经过比拼,街道择优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累计达11个,直接受益群众达2万多人次。




  综合党委引领

  特色服务更高效

  海宁爱心联盟,目前已囊括了海宁市几乎所有的社会志愿组织,共有1万多名志愿者。但由于联盟形式相对松散,开展活动时协调不到位、配合不得力的情况时有发生。联盟负责人、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决定用党组织来提升联盟的组织力。

  2016年4月,爱心联盟综合党委成立。其隶属于海宁市硖石街道党委,日常活动同步受海宁市委两新工委、海宁市党员志愿服务中心指导。由此,爱心联盟找到了“主心骨”。“志愿+治水”“志愿+治气”“志愿+平安”……爱心联盟的项目与海宁市的中心工作结合得日益紧密。

  每次外出活动,金美凤总会要求党员穿上印有爱心联盟标志的红马甲。“爱心联盟各成员单位中分布着3000多名党员。强化党员身份认同,让联盟各组织之间的横向联系更紧密,让党委对党员的管理更有力,服务也因此更高效。”她说。

  综合党委盘活了各种资源,让服务项目更加专业、精准。为帮助新居民融入海宁,综合党委联合公安、新居民事务局等部门开展“爱满海宁、情暖来凤”活动,于今年7月前往19户新居民的家乡湖北恩施看望留守儿童,并把孩子们带到在海宁打工的父母身边过暑假。“一趟往返2800多公里,由于有公安部门的护航,家长们都非常放心、非常感谢。”金美凤说,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

  今年10月27日,筹备两年多的“121爱回家”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121”寓意为1个定位手环、2名结对志愿看护者和1支专业救援队伍。活动现场,400只与平安物联网系统联通的手环,系到了400名存在潜在走失风险的老人手腕上。这个汇聚了乡镇、街道、公安、民政、红十字会以及潮乡救援队等多方力量的项目,覆盖了4个街道、1个乡镇的老人。“如果没有综合党委的统筹与引领,合作很难完成。”金美凤表示。

  如今,在潮乡海宁,一个个基层党组织就如一块块磁石般彼此吸引,构建出服务群众的强大磁场。这让每一个海宁人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温度,也让他们奋斗的脚步更加坚定。

  【浙江新闻+】

  “党建+公益”进行时

  江干:网上线下共推“微心愿”

  今年以来,杭州江干区以“党建+公益”思维创新“互联网+党建”服务平台,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同心圆”工程,以“智慧同心圆”微信公众号为抓手,推进网上线下共推微心愿等活动。小小的“同心圆”微心愿连接起党群、社群关系的两头,不仅为社区百姓提供了更接地气的服务,也让党员、社区单位找到了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和载体。无论是一次性爱心资助,还是上门提供便民服务,“微心愿”让社区单位有活力,辖区内众多单位踊跃参与“微心愿”认领。为了让党员志愿服务更有荣誉感,通过全程拍摄视频、给党员所在党组织寄送感谢信等形式创新了微心愿认领反馈机制,实现党组织服务实时播报、心愿需求时时畅通、党群互动时时进行。

  江北:“5号空间”凝成服务网




  宁波江北区“5号空间”公益服务中心,聚拢民生e点通、白沙义工协会等社会组织,链接社区里“党代表5号见”工作室、德记巷两新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孔医堂公益助医等党建示范点,集聚辖区的中小微企业,形成了一张党建服务大网。

  苍南:开通“幸福列车·红心号”

  苍南引导社会组织把常态化的公益活动植入村民身边、“种”到基层一线,通过开通“健康快乐车厢”“温暖关爱车厢”“靓丽家园车厢”“便民服务车厢”“文化娱乐车厢”“培训指导车厢”“法律维权车厢”“共驻共建车厢”“品牌服务车厢”“节日特色车厢”等十个“幸福列车·红心号”车厢,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引领社会组织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影响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嘉善:打造“先锋善行”志愿城




  嘉善围绕打造“先锋善行”党员志愿品牌,突出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三方面的规范化,不断激发党员志愿服务正能量。

  云和:百名师傅结对送服务

  云和师傅协会党总支通过“党建+”模式,实现培育引导、品牌创建、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娴熟、广受欢迎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协会党总支发挥云和师傅技术优势及创业引领示范作用,先后开展了“助学、助老、助贫”三助行动、“百师扶贫助千家”活动、慈善公益基金等多个公益活动。在“党建+公益”的引领下,百名云和师傅采取“一带十”结对帮带,通过“送技术、送种苗、送岗位、送资金、送服务”五送方式,为贫困村、贫困户搭建了一个直接交流、对接、资助的平台。近两年来,共结对400余户低收入农户,提供了150个就业岗位,提供45万株种苗,促进增收800余万元。

  武义:民生大篷车情暖山乡




  武义“民生大篷车”把服务民生作为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开展了以“暖冬行动”“春风行动”“关爱行动”“助老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四大主题服务活动。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