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万户解民忧 诸暨干部专职驻村制度为啥能坚持十年
躬身万户解民忧 诸暨干部专职驻村制度为啥能坚持十年
2017年08月14日 18:46:27 来源: 浙江新闻APP 作者: 记者 吴勇 见习记者 王湘云 通讯员 赵升平 何志锋
安华镇湖头村驻村干部代远洋(中)走访村民。
核心提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形势下,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7年4月起,诸暨市将乡镇干部与具体的行政村结对,实行专职驻村制度,要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体恤民意,“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批又一批干部,走遍诸暨角角落落,工作在田间地头,抓党建、促发展、解民忧。十年如一日,专职驻村制度已深深扎根于基层。
如何走进群众内心
虽说成立才一年多,“詹大姐帮忙团”在诸暨已是家喻户晓。
詹大姐名叫詹萍,曾是江藻镇江藻村的驻村干部。驻村3年多,村里的情况没有她不了解的。村民们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詹萍”。因此,她又被群众称为村里的“114”和“110”。
去年,有部以她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我找詹萍》在网上走红,这也是诸暨市首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微电影。
但詹萍自己说,当年,50岁的她是“想破天也没想到”,在乡镇干了27年的“老计生”会去当驻村干部。
2013年接到镇领导电话时的场景,她还历历在目:
“明天镇里有个会,你参加一下。”
“好的,啥会?”
“现在驻村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有更重要的岗位需要你,镇党委决定派你去江藻村任驻村干部……”
江藻村是詹萍婆家所在村。一开始,她却有些慌神:这个由5个自然村合并不久的行政村,是全镇第一人口大村,情况复杂,历来由乡镇中层干部驻村联系。“我挑得动这副担子吗?万一干不好,在婆家,脸往哪里搁?”
果不其然,詹萍刚到村里,就遭到了“冷遇”,去村民家里拉家常,村民们并不热情:“上面派干部下来也好几回了,就那么回事。”有的村干部甚至当着她的面数落。
面对这些不待见,詹萍还偏不信了。她告诉自己:“能不能干点事,试试才知道。”
不久,一件难事来了:一名年过六旬的村民来找村干部,哭着说自己到了能领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的年纪,但找不到离婚证,这笔钱没了着落。
詹萍不但热情接待了他,还去法院查阅了近10年的离婚宗卷,在一堆堆材料中细细查找,最终找到相关档案,凭借一纸离婚证,为这名村民办理了每年96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扶助金。
事情传开后,村民们看詹萍的眼神就慢慢变了。
短短半年时间,詹萍挨家挨户、起早摸黑地走访,跑遍了全村1763户家庭。几年下来,她记录了整整29本民情笔记,解决群众诉求纠纷不下千余件,掌握了相当完善准确的村内情况。
这些数字背后的付出,江藻村党支部书记金国中最清楚:詹大姐进村,鞋子从皮鞋换成布鞋,布鞋换成拖鞋,有几次还忍着脚肿的疼痛继续走村入户。“为了帮村民们调解矛盾纠纷,又有谁知道她暗地里流了多少眼泪!”
你解开群众的心锁,群众就会打开门锁。詹萍的故事,在安华镇勤荣村驻村干部、90后黄徐天娃那里,得到共鸣。
有一天,黄徐天娃到一名老上访户家中走访。主人把一个带有灰尘的小板凳递给她时,这个刚驻村不久的小姑娘一屁股就坐了下去。老上访户事后对村民们说:“就冲她这样,我今天就和她说了说心里话。”
如何走进群众内心?其实,听不懂勤荣村方言的黄徐天娃也一度很苦恼。但如今,凭着用心和耐心,这些都已不成问题。
她还用了一年时间,逐步打开了一名年过八旬的老信访户的心扉,使他从曾经对乡镇干部非常不信任,到如今能与乡镇干部心平气和地沟通。几名老乡镇为她“点赞”。
“干部下乡要带着感情。不给基层添麻烦,不给老百姓添负担。只要我们真正为他们费了心,出了力,谋了利,老百姓自然会把你当亲人。”黄徐天娃感悟道。
确实,群众心里有杆秤。
安华镇湖头村驻村干部代远洋(右)走访葡萄种植户。
怎样摆正自己位置
短短半年时间,就完成安华镇湖头村景家坞自然村70多户村民的整村搬迁签约工作,村里干部群众齐刷刷给“洋哥”竖起大拇指。
“洋哥”叫代远洋,是该村驻村干部。这名江苏来的“外乡人”,早已被村民当成了自家人。
“这跟‘洋哥’爱到村民家‘蹭’饭有关。”安华镇党委副书记王增笑道。
这是“洋哥”的绝招秘笈。
“洋哥”蹭饭非常讲究。首先是频率比较高、“脸皮厚”,因为他要通过蹭饭,蹭出感情,蹭出村情。其次,蹭了饭一定要还。“在村民家里吃过饭后,我会在心里记一本账。平日里带几个菜、捎瓶酒去蹭,或者逢年过节时,送去油和肉,这样就巧妙地付了饭钱。”代远洋说,“一家人一起吃饭说的家长里短,其实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有些场合还不太容易听到。”
景家坞自然村搬迁的事情让代远洋在村里名声大噪,但凡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琐碎的事情村民都会找到他。尽管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代远洋仍旧耐心聆听,细心解决,让村民服气。
关键时刻,是检验驻村干部的试金石。百姓只有信你才能服你,才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心中,关键时候才会站到你这边。
“有时候小章的话比我们都灵光。”大唐镇冠山村党支部书记侯旭东这样形容驻村干部章芳芳。
农村里,村民都沾亲带故的,发生矛盾纠纷时,不论村干部怎么处理,总免不了流言蜚语。这时候,驻村干部就应该主动出来担责任、解决问题。
一次,一个外来打工者在村里一家企业工作时受了伤,企业主不愿出医药费赔偿,而这位企业主与村干部恰是朋友。章芳芳挺身而出,对这位企业主厘清法律利害关系。纠纷最终以企业主赔偿伤者医药费的方式解决。
直面矛盾、担当负责。在大唐镇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驻村干部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章芳芳所驻的里蒋村关停“三合一”企业67家,大唐镇全镇关停低小散企业3203家,到年底全镇生产总值增长了3.8%,财政收入增长了9.7%,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大唐这个袜业之乡变成了有名的“袜艺”小镇,“章芳芳们”功不可没。
在村民眼中,村干部毕竟是村民选出来的,而驻村干部是上级派来的,是党委和政府的代言人,更会按规章制度客观公正地办事。关键时刻,驻村干部就要冲上去,可对村里的事,到底谁说了算?章芳芳有着清晰的认识。
“我们可以出谋划策,但不是包办代替。我们不能取代村干部,关键是要把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在章芳芳看来,村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驻村干部要帮村两委干部厘清发展思路,帮村干部树立威信。
“出主意在身后,把‘好’记在村干部头上,自己甘当‘影子’和‘梯子’,帮着他们树威信、干事业。”代远洋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事情办好了,那是村两委和群众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把功劳都记到自己头上。干部的威信高了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驻村干部再有能耐,不把大伙儿发动起来,村里的‘马达’是转不起来的。”
只有摆好自己的位置,驻村干部方能发挥作用。“驻村干部是村里的信息员、监督员、指导员和服务员,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起到指导、监督的作用,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充当桥梁纽带作用。”王增认为。
驻村干部徐锋(右)与村干部一同在对珍珠退养田塘水质取样。
怎样培育党群深情
一辆自行车、一双运动鞋、一顶遮阳帽、一件冲锋衣,兜里揣着民情日记,章芳芳的行程覆盖冠山村的小径阡陌。一张记载着村情户情的“民情地图”先是出现在她手上的笔记本里,慢慢地就刻进了脑海中。
“以前干部到村里多是坐小车或开摩托车,小车隔着玻璃,群众看不见;摩托车速度快,一溜烟就不见了,百姓跟不上。现在骑自行车,田埂坝上、大街小巷都能走,群众看得见、跟得上、喊得应。”章芳芳告诉记者。
在诸暨,大多数驻村干部跟章芳芳一样,都有一张“民情地图”。在这张图上,有村庄地形、农户分布、组织设置、经济发展、农户收入、房族关系等内容。驻村干部们说,这张地图是用脚踩出来的,拿着它可以心中有数、应对有方。
“陈某某家4口人,子女都在杭州打工,妻子在杭州给女儿带孩子。家里经济情况较好,2010年新建了一幢13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枫桥镇驻村干部冯绍成在介绍自己驻的陈家村时,像对自己家一样了解。在邻里纠纷调解等工作中,这些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2015年开始,诸暨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驻村干部“民情大比武”制度,随机抽选驻村干部,对包括农户的人口信息、就业收入、房族关系等基本情况,以及所驻村的产业情况、发展思路、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现场检测,这使“枫桥经验”在发源地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现在,诸暨的乡镇、村干部几乎做到了户情村情“一口清”。诸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志刚说,以前有的乡镇干部是“表格干部”“电话干部”“鼠标干部”,对村情不熟,面对群众心里发虚。“现在大家都成了‘活字典’,底气足得很!”
十年的改变,不只是工作作风。
周哲学觉得自己脾气变了。刚开始到草塔镇南山村驻村,项目征地拆迁、垃圾池填埋,需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他和村民急:想给大家办点好事,怎么你们还不支持?村两委开会,他和干部急:手头同时几个项目在忙,怎么你们还松松散散?
但现在,周哲学感觉自己“性格好了很多”,因为“放下身段,心态要好,这样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平时感觉自己干得不错,下基层后发现这么多问题,觉得自己干得并不怎么样。”1987年出生的何华已先后在大唐镇马店新村、轻纺城社区驻村,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变形”。这些年,虽然也经历村镇建设办等多岗位锻炼,但真正到了村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原来是机关“一门通”,在村里却显得很单薄,遇到的各种问题迫使他向征地拆迁、村容整治、农业开发都懂的“多面手”转变。
如何将民情地图、群众信息整合利用?这成为近年来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目前,诸暨市委组织部在安华镇率先探索开展了“群众档案”工作,推动驻村干部通过走访摸排的方式,掌握群众信息,将村情信息和户情信息的收集格式化、规范化,建立APP电子民情档案。
“我们走访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了。”安华镇驻村干部说,手机上民情档案还可以毫无保留地转到继任驻村干部手中,让新的驻村干部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经过十年发展,专职驻村工作已经在诸暨市扎根开花,结出硕果。在群众心中,村内大小事务,只要找到驻村干部,就能寻得解决途径。今年以来,当地驻村干部已走访群众37万余户(次),收集民情信息3.1万余条。
民情日记本
【链接】
驻村日记
一双袜子还能装下什么
大唐镇柱嵩村驻村干部 赵焕忠
2017年4月24日,阴
今天是新一届村两委工作第一天,我与包村领导(编者注:诸暨的“包村领导”由乡镇班子成员担任。下同)一起召集大家开了个碰头会。讨论中,大家对未来三年发展都谈了想法,尤其是要充分利用袜艺小镇建设优势,搞活一产、提升二产、拓展三产,打造精品村,意见较为统一。我也说,袜艺小镇建好了,做活三产这篇文章,持续增加村民收入,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我们要创造条件,既要满足游客吃吃饭、喝喝茶、看看风景、住住民宿的要求,更要满足他们亲自设计图案、亲手参与织袜、现场体验穿袜,再带回去一件袜子艺术品的愿望,真正让游客有一番全新的体验。
怎样种出更好卖的葡萄
江藻镇浦西村驻村干部 冯碧
2017年5月10日,多云
今天,我和包村领导一起在村部召开村两委干部碰头会,会上说起了村里一户农户承包了20亩农田经营桑葚采摘基地,由于其桑葚品质较好,在“五一”期间整体经营收入很不错。其实浦西村有不少种植葡萄的农户,结合我去年在全镇草莓、葡萄种植基地——江丰村驻村时的经验,我向村干部提出了响应“清洁田园”号召,多向村里的葡萄种植户宣传品质葡萄的种植理念,还向他们举了江丰村一户草莓种植户拒绝滥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和生长素,现在的草莓品质已经好到可以出口泰国的例子。我还告诉他们,虽然减少农药会导致亩产减少,但以去年的行情来看,高品质葡萄和普通葡萄每斤单价差距在5至6倍,而且镇农办今年还引进了不少晚熟的葡萄品种,能以此拉长葡萄的销售期。几名村干部当场就表现出来感兴趣。我们约好,接下来几天一起去种植葡萄的农户家再了解下,如果有兴趣的话,我再去与镇农办联系,具体来村宣讲一下葡萄种植工作。
治好的水不该再受污染
枫桥镇楼家村驻村干部 傅鑫炜
2017年6月6日,晴
今天早上6时45分,收到一条“四个平台”发来的提醒信息,打开一看,原来是全科信息员老楼同志上报的一条关于楼家村新跃自然村葡萄棚下塘水水质不好、塘面上有漂浮物、周边垃圾较多的信息。一面感叹后台工作人员和老楼同志的敬业,一面打开照片来看,果然塘面上漂浮着不少垃圾,水质也不是前段时间整治过后的样子,水面上有些油亮亮的。村里为剿灭V类水付出了的心血不能毁于一旦,我马上联系分管这项工作的村党支部委员楼幼文。7时55分,我赶到现场。她已经安排好清理人员,开始清理漂浮物和周边的垃圾。经过仔细察看,发现了水面油腻的来源——隔污池的排水口堵塞导致污水漫到清水塘里,我们马上进行疏通处理,并打开活水引进管的龙头,很快池塘水恢复了健康的颜色。检查完塘边禁扔垃圾、禁止洗涮的警示牌,拍好照片,这条信息才“结了案”。
(吴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