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党员干部要做网络文明的践行者与引领者

2024年09月18日 11:59:20 来源: 余姚市丈亭镇人民政府 作者: 王俊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各类新应用让网民的日常生活更加便捷,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是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人们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伴随着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负面有害信息,给人们带来了苦恼和麻烦。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一位网民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作为先锋模范的党员干部,更应成为网络文明的坚定践行者与引领者。

  树立网络文明意识,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力量,其言谈举止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和影响力。在网络空间,党员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意识,认识到网络不仅是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网络与现实相互作用,网上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会给现实社会带来冲击,现实生活中一些事件反映到网络上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党员干部们要积极转发、点赞、评论那些反映时代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信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一股清流。

  严守网络纪律规矩,做网络秩序的维护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现实世界的法律同样适用于网络空间。党员干部在网络上的言行同样受到党纪国法的约束。要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不参与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等违法活动。网络空间的有序和文明,关系整个社会的稳定和道德水平。因此,党员干部们要敢于发声、勇于亮剑,对于网络上出现的错误言论和不良信息,要坚决抵制、及时举报,以实际行动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秩序。

  提升网络素养能力,做网络治理的参与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复杂多变的网络生态,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和治理能力。要主动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网络文明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将其应用到上网、用网的日常生活和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增强对网络舆情的预判和应对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网络治理,通过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等方式,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网络文明的引领者。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广大网民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要理性上网用网,不信谣不传谣,要讲诚信、守底线,不跟风发布或转发未经证实的、有可能会给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的信息。党员干部们不仅要在网络上做到文明用语、理性表达,更要积极倡导和践行网络文明规范,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通过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文明建设的热情和动力。

  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领域。党员干部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投身到网络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最后,要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要文明上网、文明发言,为励志进取点赞、为好人善举叫好,努力传播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