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五步法”链式递进培育年轻干部

2018年08月21日 15:42:30 来源: 洞头区委组织部 作者: 通讯员 林一鹏

  近年来,温州市洞头区针对年轻干部“断层”、干部梯次失衡短板,推行“单位推、组织核、平台炼、群众评、集体定”的“五步法”选育机制,形成了“源头培养+实战历练+择优选拔”培育模式。去年来,新提任的乡科级领导干部中,年轻干部占半数以上,来自攻坚一线及乡镇(街道)的干部占六成,形成了“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培养链。

  “单位推”蓄源头。采取定向推荐和非定向推荐结合的办法,开展优秀中青年干部集中推荐工作。定向推荐,即定期对空缺岗位进行公布,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本系统干部情况,集体研究推荐适宜人选;非定向推荐,即不限岗位、不限专业,由各单位不定期集体推荐干部。根据组织推荐情况,按“墩苗型”“专业型”“高学历”梳理三种类别干部清单,并注明干部原籍地成长地,曾经工作过的街道、乡镇以及熟悉擅长的专业领域等重要信息。同时,通过日常发现、专项考察、年度考核、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公选落选“二次培养”等渠道,动态更新补充,目前基本保持50名正科培养人选、125名副科培养人选的动态常量。

  “组织核”辨优劣。采取“听看谈检”,开展初步培养人选素养考核。听:按照“知情、关联”的原则,重点听取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的意见;看:调阅干部档案,重点审核“三龄两历”、工作业绩等;谈:与干部本人面对面交流,重点测试其思维应变、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检:前置开展“廉政体检”,重点审核党风廉政、参与民间呈会等情况,落实用人单位党委(党组)和区纪委派驻(出)机构“廉政背书”制度。综合了解掌握的情况,比对德行、民意、能力、经历、潜力、作风等各方面,对初步培养人选进行筛选,实现优胜劣退,过程中5名有瑕疵或存疑违纪的初步人选被筛下。

  “平台炼”比实绩。对进入组织视野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跟踪培养,选派到海岛振兴、“僵尸项目、蜗牛工程”处置等重难点工作中破难攻坚,已先后选派了232名干部在一线比素质、看能力、晒实绩。譬如,在花园村庄建设攻坚行动中,采取“正反双向”选派方式,将17名缺乏基层经验的“墩苗型”年轻干部,与年纪偏大、缺乏激情的“天花板型”干部,不思进取、习惯推诿扯皮的“鸵鸟型”干部,“一对一”组成17个攻坚小组,有倾向地派往原籍地、成长地、曾经工作过的乡镇(街道),实施精准攻坚。这一选派方式,既通过“以老带新”帮助“墩苗型”年轻干部增长才干,又以服务回报家乡的名义唤醒了“天花板型”“鸵鸟型”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群众评”听民意。专门制定了参与“克难攻坚、实战历练”干部专项考评办法,要求做到“每天有记录、每周有交流、每月有报告”。通过组织部不定期走访听取区分管领导、项目主管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派员列席区政府专题会议等举措,多元化了解掌握干部在攻坚行动中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和作用发挥。同时,坚持走进社区、走进群众近距离了解干部,结合干部家访、谈心谈话等活动,并实施机关党员“两地双评议”,引导机关、事业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开展党员亮相示范服务,到原籍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年度表现情况接受居住地和原籍地党组织评议,以此关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

  “集体定”择优用。在每批次干部“克难攻坚、实战历练”结束前后一个月内,组织部牵头开展专项考评,由组织部领导、项目主管单位领导等组成考评组,对攻坚干部进行考核排名,重点锁定表现好、表现一般的干部。对表现好的,由考评组集体向区委提出拟提拔任用建议,区委经充分酝酿启动选拔任用程序。譬如,现任区工务局总工程师洪某,曾是区审管办业务骨干,在派往大拆大整、花园村庄建设等攻坚过程中,各方面得到组织和干部群众认可,攻坚结束后得到提拔使用;对工作责任心强但进入状态慢的干部,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实施“二次培养”;对工作不用心、能力不适应的干部,取消了培养资格。自去年实施“五步法”选育机制以来,已提拔58名表现突出的干部,6名表现一般的干部受到提醒教育或被召回。(洞头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逄润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