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马甲的形式主义:板子不应全打在基层干部身上

2018年08月02日 17:02:43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特约评论员 吴远龙

  敲下这几行字时,心里有几多不安,担心与当下强调“担当”的形势不符,也怕得罪人。可是,看着各种变了形的、换了马甲的形式主义,把基层干部折腾得疲累不堪,又忍不住瞎操心唠叨几句。

  按说,经过持续多年的反“四风”,形式主义现象应得到基本治理。可是现在,各种传阅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报表、报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台帐、留不完的痕迹、应付不完的考核验收,还有那几十个微信工作群……

  这些东西对基层干部的捆绑,“五加二白加黑雨加晴”都还忙不完。不得不说:根治形式主义还任重道远!

  近来,一官方媒体也多次刊文痛斥“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高质量完成工作变成高质量弄好材料码好档案”、“标准化变成格式化一样化”以及“痕迹管理”等等形式主义。说明高层也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这是好事。

  然而,从主体舆论情形看,往往只说基层此类现象严重,并且将此简单归因于基层干部作风不实,素质不高,本领不强。诚然,形式主义在基层的各种变异,基层自然当承担一定责任。但只把板子打在基层干部身上,显然是极不公允的。事实上,问题表现在基层,根子却出在上面!

  那么,除了基层干部自身原因外,根源究竟何在?凭借我经常在基层踩泥巴的经验,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事事承诺的保姆式行政运行方式。以人为本,这天经地义,但不等于大事小事,事事包揽。负责任敢担当不等于事事承诺拍胸脯。想管的事多了,承诺的东西多了。而事实上很难全管过来、都兑现到位。于是在“承诺书”和“责任状”的驱动下,做起了各种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有的干脆作假糊弄上面,也糊弄群众。讲到底,这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驱动。

  其二,层层加码的压力传导。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路线方针、重大决策、重大部暑、重大项目、重要民生实事和各种利益诉求回应、各式矛盾纠纷调处,最后全部要靠基层这根针插下去。一层一层加码,几年的任务被缩成一年。一年的任务被减成几个月。各种“攻坚战”满天飞。

  不管是否符合实际,也不论有无条件,是否符合程序,一个棒子挥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责任状签到底,一个压力传到底。那个压力山大,不在基层你岂知?在一级压一级、基层再无处下沉压力的情势下,在基层“权小事多责任大”的权责不对称格局下,劣币驱逐良币,形式主义就在所难免了。

  其三,层层递进的考核检查。曾经,考核检查评比泛滥现象得到了一定整治。可是这几年,又开始多起来了。本是上级部门职责的事被以“重心下沉”的名义推卸到基层,要求挂牌、建机构、设阵地以示重视。以一种上面“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标准死下面。

  和以前相比,现在又“插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几乎每项工作都要建“微信群”。有的一项工作几个“群”。不仅要纸质材料“留痕”,而且必须在“微信群”里“留痕”。否则,口说无凭,干了白干。“生杀”大权全掌握在上面。

  如果过不了上面的关,“追责”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迫于“自保”,形式主义的应付又岂能避免?基层之苦之憋屈,上面可曾知道?曾经,我对箬阳山里被“穿衣戴帽刷脸”的泥土房很不满。后来得知,不这样通不过验收,拿不到补助资金,还要被通报,甚至问责免职。我深深地同情理解,但又与他们一起有某种悲哀,甚至一定的愤怒……诚然,还有其他的原因,真心不忍再深究。

  形式主义伤害人民利益,影响基层干部形象,也影响执政形象。这个,基层干部也懂。但很多事,不是基层所能左右把控,更不是基层所能解决的。而且,基层干部也是受害者。

  “有谁知道我们的累和苦?”这是我经常在基层听到的原生态心声。板子不能只打在基层干部身上,治理也不能只拿基层开刀。应该以上率下,多在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导向校正、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方面作些探索。用些真招,下番苦功,怕就怕“认真”二字……

  (作者单位:金华市政协)

责任编辑: 汤馨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