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念好“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的“民”字诀
网评 | 念好“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的“民”字诀
2025年08月12日 18:26:59 来源: 绍兴市柯桥区委组织部 作者: 邵凯瑜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坐标,在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让“十五五”规划蓝图真正成为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的生动实践。
察民情要“身入心至”,做到知民情、晓民意。“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察民情不是走马观花式的调研,而是需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党员干部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至”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感受民意。要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定期深入社区村居、田间地头,聚焦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关切,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心声;要主动走访企业园区、市场商户,了解产业发展瓶颈,掌握市场主体诉求。通过“望闻问切”式的深入调研,真正摸清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使规划制定既接“天线”又接“地气”,让发展成果精准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听民声要“兼收并蓄”,确保渠道畅、反馈实。“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听民声要渠道畅通、形式多样。党员干部不能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等意见”,而要主动搭建多元平台,让群众有地方说、方便说。线上,依托政务APP、社交媒体账号开设“我为‘十五五’规划提建议”专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规划编制的重点方向,鼓励群众随时随地“指尖建言”;线下,在社区服务中心、乡村党群活动室设立“意见收集箱”,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村民恳谈会”,请群众“当面锣对面鼓”地提诉求。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收集—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对收集到的声音要“有回音”——合理的诉求要纳入规划考量,暂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解释说明,确保群众意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汇民智要“集思广益”,推动民智聚、合力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是规划编制最鲜活的“素材库”。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敞开“胸怀”,从群众的“金点子”“土办法”中汲取养分,将人民群众的智慧转化为规划编制的实际举措。要建立健全“群众智慧转化机制”,做好系统化梳理,按“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分类建档,精准标注群众反映集中的“高频诉求”;做好科学化论证,组织跨领域专家学者、政策研究人员对筛选后的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将其中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观点与方案,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政策举措,让“民间智慧”与“专家智库”形成合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高质量地编制“十四五”至“十五五”规划,不仅是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展现,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应当将“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的理念始终贯穿于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方能确保规划不仅蕴含深厚的“民生温度”,还能汇聚起磅礴的“民力伟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