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基层干部如何发力为一线吆喝

2025年07月25日 14:24:10 来源: 德清县委组织部 作者: 陈姣

  近年来,基层干部化身文旅“代言人”的现象蔚然成风。四川省秀水镇干部在油菜花田以一段“魔性尬舞”,让这个小镇客流量同比增长了两到三倍;沈阳干部稻田里“开发布会”推荐农产品,流利英语与东北话无缝切换,火遍全网;此外还有一些在镜头前帮农民带货的乡长、村长们,让山沟沟里有了“网红村”、把土特产卖到山外去……这些案例正是基层干部主动求变的生动缩影,他们打破政务传播的刻板印象,让“深闺宝藏”获得流量加持。

本图由AI生成

  此类“放下身段”的尝试,本质上是数字时代基层治理的适应性创新,体现了干部们“为民吆喝”的初心。然而,部分宣传逐渐偏离轨道,甚至出现“为拍而拍”的形式主义倾向。这种异化现象背后,是错位的流量观与政绩观,即将“上热搜次数”等同于工作成效,把“数据虚荣”当作群众满意。这不仅会消解文化尊严,更可能导致游客“粉转黑”的反噬,自然也无法真正为当地群众办实事。

  成功的吆喝,无不根植于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造性转化。敦煌用数字技术复活壁画、景德镇以窑火打造文创市集、德清打造“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将瓷之源、茶文化等传统元素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项目……事实证明,线上热度需线下体验支撑,只有深耕文化基因才能形成持久吸引力。基层干部应避免简单复制“网红局长”等套路,转而挖掘本地非遗、民俗等资源,探讨当地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思考,环环相扣、品质支撑,真正赢得好口碑。

  成功的吆喝,不仅需要热情和创意,还要注重方式方法。基层干部要善用新媒体新技术,注重意识转变、思路调整,慎用“老套路”,摒弃那些“辣眼睛”的手法,把握好分寸感,善于推陈出新,创造性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专业的事不妨交给专业的团队,或是比选、招募好的宣传技术团队提供技术经验与技术支持,或是邀请本地网红,沉浸式展现民俗风景、特色产品,展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力争通过激活优质资源实现突围跃升,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以好思路拓宽好出路。

  成功的吆喝,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更需握指成拳聚合力。流量终会流向真正有魅力的地方,基层干部需转换角色,从“表演者”变为“协调者”,深化文旅体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消费场景,通过“旅游+”整合村民、企业力量,发展民宿集群与农事体验项目,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受益”的良性循环模式,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让游客出行游览更便利,让文旅红利真正惠及百姓。

  “造势一时”不如“造福一方”。基层吆喝的终极目标不是昙花一现的热搜,而是“去了能记住、来了想再来”的长效认同。基层干部既要保持“为家乡拼一把”的热忱,更需清醒认知:唯有以文化为魂、服务为基、民生为本,方能避免“线上花枝招展,线下一地鸡毛”的荒诞。当干部们从“流量焦虑”转向“价值深耕”,文旅产业才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