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 | 牢牢把握人机交互主动权
网评 | 牢牢把握人机交互主动权
2025年02月27日 09:29:07 来源: 宁波市鄞州区委组织部 作者: 王闰
近日,深圳、苏州等多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宣布部署应用DeepSeek,以开放姿态拥抱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和产品体系创新,赋能千行百业。从浙江智能医院里精准专业的“医生搭档”,到上海街头眼观六路的自动驾驶网约车“老司机”,再到深圳福田70名“AI公务员”上岗,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正在向纵深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分析认为,AI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明显,比如:工作效率更高,AI遵循算法和程序,更加擅长瞬间分析数据、批量处理信息,能够更好保证结果稳定可靠;成本控制更佳,像“AI公务员”不领工资、不交社保、不会“摸鱼”,不仅能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办事体验,还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当然,随着AI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必须警惕技术工具的反客为主。研究发现,AI在一些曾被认为专属于人类的领域也有所突破,如2024年芥川文学奖获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中有5%的内容由AI直接生成,这也让那些曾经坚信自己无法被机器取代的人倍感焦灼,正如历史上每一次技术跃迁都伴随着“工具僭越”的恐慌一样。
当前,面对人工智能掀起的新一轮生产力革命,我们在尽享技术红利的同时,更要守住自己作为新技术“执剑者”的清醒和底线。实际上,和其他技术一样,无论AI功能有多大、运算速度有多快,它都只是一种辅助人类生产活动的工具。现阶段我们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不是AI衍生的海量信息、精准数据、多元功能,而是如何逃离“无AI不能”的怪圈、摆脱“事事找AI”的习惯,让AI真正为我所用。
一方面,需要革新认知理念。既要更新对AI本身的认知,准确理解AI的能力边界和发展潜力,据此决定其参与和辅助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并对其反馈进行监控和修正;又要更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思考在AI时代人类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定位,逐步形成人机协同的新型发展理念,探索“人智相长”的健康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需要多方协同共治。政府部门应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对影响公正、牵涉隐私的AI监管,在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知识创新等方面引导人工智能正确发展方向;企业应强化伦理培训,对AI进行全生命周期教育和管理,最大限度防范AI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风险,开发和利用更负责任的AI;用户应积极主动反馈意见、提供建议,既成为人工智能的使用者、受益者,又争做人工智能的设计者、治理者。
可以预见,尽管人工智能可以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智慧和力量,但终究无法替代人类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判断。我们应该多一点对AI潜在风险的认知,多一点与AI保持距离的尝试,多一点向AI监督问责的意识,牢牢掌握人机交互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