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 一片林 一生情

2017年07月17日 17:18:51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朱思瑾

  从1992年到2017年,26载悠悠岁月与深山老林为伴,9000多个日日夜夜与单调寂寞为伍,他用双脚丈量每寸大山,用真情守护每株树木,用青春和生命筑牢缙云绿色生态屏障。他就是缙云县林场的护林员李锦华。

  李锦华,1968年11月出生,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地道的林二代。1985年,他跟着父亲来到缙云县林场参与林区生产生活,1992年9月,正式加入护林队伍,开启了护林大门,扎根深山就不曾离开。县林场下辖的新路、磨麦岩、羊场、石牛山、面桥坑、大洋山、抱骨岭脚等林区都留下了他巡山的脚印和汗水,他将一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守护着的一座座山、一片片林。

  辛勤巡山,实现所辖林区零火灾

  作为一名护林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巡山,而李锦华是县林场护林队伍中公认的最勤快的巡山、守山之人。一身迷彩服、一个水壶、一把柴刀,这些是他巡山护林必不可少的行头,至于自制拐棍,他说,高高低低的山路走习惯了,用不上。26年来,他走遍了大山的每个角落,看尽了大山的春华秋实;哪里有条沟,哪里有个坎;哪里是蛇和野猪等动物常出没的地方;哪里有坟堆,坟堆的祭拜者是谁;那里游玩、烧烤的人比较多,他心里一清二楚。

  每年的春节、清明、国庆等法定节假日,他总是坚守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林区;每年的森林防火期以及2016年的G20特殊时期,他更是坚守岗位、日夜巡护,在林区溪边山涧的岩石上、进山入路等处,都有他书写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炎炎夏日,作为避暑胜地的大洋山更是游客众多,他总是耐心的来到游客身边,一遍遍给大家讲解森林防火知识,以情动人、以理晓人,久而久之,游客森林防火意识不断提高,森林生态安全也进一步得到保障,他所辖区域内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

  真情护林,林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林区的日子是枯燥的、单调的,尤其是现在信息时代发达的今天,新加入的很多职工都不习惯居住在林区,而对于李锦华而言,每个月8天的休假总是休不完,除非家里有事,一般情况下,他宁愿守在林区。而且,在林区待久了,还练就了一手好厨艺,每当林区职工在他辖区内生产劳作,总能尝到他做的一桌好菜。他说,一年到头跟家人呆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如跟林区职工见面的多,林区的同事就像是自己的兄弟,林区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自己要保护的孩子。

  那年,他家新添了外孙,我无意间问他,孩子是不是长高了呀,会说话了么?李锦华停了好久才说,不太清楚,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不过,如果你问他林区某小班树木长势如何?他便能详细说出该小班的树种、树龄、胸径、树高等基本情况。他说自己刚来林区的头五六年,大多以伐木、造林为主,那时候可辛苦了,由于山区路途遥远,来回不方便,很多时候都要吃住在山上,夜幕深了,就近搭个木棚,塑料袋一铺,便可呼呼大睡,真的是以天为盖、地为床了。2010年以后,林区工作主要以森林抚育、资源管护为主,眼前这些树好多都是自己种下去的、看着长大的,当时仅一尺来高的树已长成了胸径为三、四十公分的参天大树了,看着林区大树儿女茁壮成长,心里就特别开心,特别自豪,林区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一生守护,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自2003年起,李锦华就调入全场面积最大的大洋山林区,这里有着15557亩绵延的群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更有省级森林公园——大洋山森林公园,是一处天然的避暑胜地。而当前,由于林区职工紧缺,坚守在这里的只有李锦华一人,陪伴他的还有一条小黑狗。

  为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了让县林场的山林更绿更富更美,为了让大洋山森林公园林分质量更优、林分结构更合理。2014年以来,县林场加大对森林公园的建设和营造林力度,绿化种植、森林抚育、大径材培育等多个任务都落在了李锦华肩上,面对所辖面积大、任务重、时间紧等困难,他从未有过怨言。在他认真管理和细心督导下,4213亩森林抚育经营试点项目,804亩大径材培育任务,3000余株红豆杉、浙江楠、红枫等珍贵彩色苗木栽植工作以及野生动植物普查等工作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同时,每年修割森林防火线,定期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针对近年危害逐渐严重的柳杉毛虫危害,积极通过喷撒粉剂等进行防治,并及时采伐枯死柳杉,把柳杉毛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李锦华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干绩,却用勤劳的双手、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护林工作的浓浓真情,默默坚守在护林第一线。县林场先进个人、林业系统先进个人、林业系统好党员,缙云县优秀护林员等荣誉称号都是李锦华心血和汗水的记录,也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一座座葱翠大山,一片片挺拔树林,一声声清脆鸟鸣,一道道淙淙流水……,这些都是他要坚守的,一辈子又何妨。

责任编辑: 安佳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