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柯桥区打造“浙里工程师”产才双向赋能平台
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
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
2024年05月17日 15:48:18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通讯员 柯组轩
“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柯桥”。近年来,浙江绍兴柯桥区依托绍兴(柯桥)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聚焦纺织印染全产业链方向,成功创建全国纺织印染行业首个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印染产业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浙里工程师”产才双向赋能平台,累计吸引7.3万余名全产业链工程师和1083家企业入驻。2023年以来创新共性技术70余项,解决企业个性化难题1000余个,技术成果转化及项目孵化金额超4800万元。
平台集聚,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2023年以来,在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和浙江东进新材料有限公司之间往返,成了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郑今欢的常态。“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研究院和企业都在柯桥,往返很方便。”郑今欢笑言,自2023年她带着团队和“东进新材料”共建实验室后,部分团队成员常驻企业,她则日常在两地间往返。
郑今欢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学绍兴柯桥研究院位于绍兴(柯桥)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为浙江省首批六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位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东区,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目前已入驻江南大学柯桥轻纺产业技术中心、西安工程大学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东华大学绍兴创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并配套建设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工程师工作室、研发实验中心等。
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政府为科技人才和本地企业当起了“红娘”。研究院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的背后,依托的正是一个个集聚在企业家门口的科研院所,这些由柯桥区政府和高校共建的校地合作平台,为产业和人才的双向赋能培育了肥沃土壤。眼下,创新中心已建成各类实验室14个、科创平台5个、研究生实践基地4个,引进研发团队65个。
协同攻关,构筑产业创新互动“新生态”
近年来,印染产业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建立助企工程师制度、助企工程师工作室,推动常态化企业走访和企业驻点服务。线下建立并动态更新工程师人才库、技术成果库、企业需求库等“三库”,按照数字化升级、染整技术、纤维材料等领域进行精准匹配供求信息。线上搭建“浙里工程师”跨场景应用,提供24小时云上工程师技术支撑,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模式,让企业随时能找到所需人才和技术,解决中小企业工程师引不到、成本高、养不起等问题。如针对印染企业节能降耗的共性需求,中心全职(共享)工程师研发推出了一款集排水和节汽于一体的浮球式节能疏水器系统,每月可节汽300吨,节约资金7万余元。
同时,柯桥区创新实施“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持续开展染整行业中级职称自主评审,优化工程师积分制管理办法,评选三星级以上工程师60余名,充分发挥已选聘5名全职(共享)卓越工程师作用,累计实地服务企业超100家。
2023年以来,印染产业卓越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组织工程师进轻纺城赋能市场经营户1000余户,收集创新需求1500余项,解决实际问题410余个;新增培育助企工作室5家,组织工程师进企业开展“三服务”活动12场,服务企业144家,解决企业个性化难题270余个,产业创新互动的新生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