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大力表彰选拔有政德、有政绩、有政声的干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大力表彰选拔有政德、有政绩、有政声的干部
2024年03月11日 18:34:42 来源: 余姚市委组织部 作者:
近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报道: 三位全国人大代表谈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以人民为中心,干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如何引导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忠诚履职、担当实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我们邀请3位全国人大代表围绕这一话题畅谈经验和体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 大力表彰选拔有政德、有政绩、有政声的干部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身担当拼到底、一路同心走到底”,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用三个“一”概括他对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理解。“具体而言,就是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深入调查研究,摸透、摸准本地区、本部门的问题和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落实方案,着力化解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紧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多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 从加快推动四明山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到纵深开展房屋征收“清零”“拆违治乱”等系列攻坚;从用心打造七个“姚优”民生幸福品牌,到第14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在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余姚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亮点十足。 “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提升党性修养,提高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是基础、更是前提。”傅贵荣说。加强政绩观教育,余姚用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在各类主体班次中浓墨重彩设置相关课程,引导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和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命题,将正确政绩观扎根于内心深处。坚持“干而论道”,精心打造“赛马争先·科长YAO学”培训平台,创新开设党建提质、发展提速、农业提优、品质提档、治理提能、民生提效等6个专业研习社,采用“自学案例教材+集中辅导授课+一线现场教学+专业理论测试+岗位交流历练+实干比拼展示”全闭环模式,对全市278名年轻中层干部进行全覆盖系统性专业化培训。 用人干事,重在导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强化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导向,把勤政为民、担当实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没有市场。”傅贵荣斩钉截铁。余姚市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细化实行“三个区分开来”,对一心一意谋发展、真情实意惠民生的干部,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坚持以实绩论英雄,聚焦一线火线,特别是产业发展、城市更新、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大力表彰选拔有政德、有政绩、有政声的干部。2022年以来,有1名干部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9名干部获评省、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建立健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机制,多往基层看看、多向基层倾斜,2022年以来,从乡镇(街道)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市管干部57名。 傅贵荣表示,近年来,对干部的政绩考核重点更加突出、目标更加明确、体系更加科学。但是,建立完善的政绩考核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工程,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考核制度也需要不断调整优化。结合基层实践,他建议,进一步精准设置考核指标,健全指标动态调整机制,同时设置差异化、个性化、精细化的考核内容,确保科学分类、凸显个性。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变“单纯考核”为“知事识人”,对考核处于中间档次的干部,做到交流调整科学化、精准化,对承担重点工作的干部,做好工作过程及成效全程纪实,为精准评价使用干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