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领导带头摘口罩,并非鼓励放弃防护

2020年03月23日 11:55:18 来源: 红网 作者: 徐义闯

  近日,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日趋稳定,防控重点逐渐转向防范境外输入,江苏南京、苏州、常州等地党政领导已在会议现场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此外,浙江杭州、上海等地政府主官也纷纷摘下口罩、直面公众,传递出十分清晰、强烈的信号,有人甚至高呼:“在低风险地区,是时候全面摘下口罩了”。(3月21日 澎湃新闻网)

  在低风险地区,果真到了全面摘下口罩的时候吗?国家卫健委在3月17日发布的《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中提出了官方意见:“普通公众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时,建议不戴口罩;当处于人员密集场所时,在中、低风险地区应随身备用口罩,在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应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医院、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不妨将卫健委的通知意见予以归纳:低风险地区的空旷、非人员集聚区可以不戴口罩,但要随时备着;当处于人群聚集区或近距离与人交流时,还是得戴口罩予以防护;在密闭的、人员集聚的公共交通上,不仅要戴口罩,有必要时恐怕还得戴N95以上的防护口罩。

  也许有人会说,“领导都不戴口罩了,我还戴着干吗?”领导带头摘下口罩,是为全面恢复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而刻意为之,其象征意义显然是大于实际意义的,且也是有完备的防护前提:良好的通风、场地开阔、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等。

  领导带头在特定情境下摘下口罩,是树立公众信心,引领社会科学有效防范疫情的应有之举,对此,公众不可误读,盲目乐观,放松应有的戒备和谨慎,导致疫情反转,前功尽弃。

  实际上,虽然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绩,但国外疫情的蔓延正成燎原之势。而当前,大量留学生、海外务工者、经商同胞都在回国,防疫工作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麻痹,这是广大市民必须要认清且保持警惕的。

  对于地方主政官员而言,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这既是对地方执政、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考验主政官员执政智慧的一种考验。正如适时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而某些场合则必须戴上口罩,唯有采取灵活机动、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才能实现两手都“硬”,两手都“赢”。

责任编辑: 邹姗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