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跌倒就哪里站起来”

——记海盐县通元镇党委委员张喜平
2020年03月13日 12:09:20 来源: 海盐县委组织部 作者: 通讯员 马晓燕 本网记者 徐曼丽

  “昨天晚上值班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外面的可疑车辆过来?”2月6日早上7时30分,嘉兴市海盐县通元镇干部张喜平照例来到村口的卡点巡查。随着“三返”潮的临近,他到卡点的次数更多了。临走,他再三叮嘱:“一定要盯紧,放行的标准宁可紧,不能松。”

  “担子在我身上,我必须干好”

  张喜平,通元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部长、三友村联村干部,2月1日,因为在疫情防控中履职不力,包括他在内的3人被问责。就在这一天,村干部作为密切接触者,已经全部被隔离。镇里决定,让张喜平驻点进村,全面负责三友村疫情防控工作。

  哪里跌倒就哪里站起来。三友村是集镇上的村,人口多、人员杂,租户200多户,外来租客就有近1000人。第一天到村里办公,张喜平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人找不到。找不到就挨家上门排摸,那天晚上,张喜平忙到深夜,干脆睡在村里。随着镇里安排熟悉情况的10人专班支援,大家分工负责人,几天下来,全村人员全部摸清。村民袁某作为密切接触者家属,被居家隔离,但感受着村里的温暖。“现在每天,张喜平都会上门一次,有时候一天两次,给我们很多关心照顾。”

  这几天,有村民看不明白,张喜平你都处分了,还这么起劲干嘛?张喜平的回答却很朴实:现在担子在我身上,我必须干好。只要村里没有出现新增病例,我就踏实。同时,同事的鼓励和支持,领导的信任,也让刚刚受处分的张喜平更多了一份责任和希望。

  打开2月6日张喜平的工作日志,时间以分钟计算,密密麻麻的记着在三友村疫情防控的一天工作情况。“铭记经验教训,做到警钟长鸣,以更高标准履行自己岗位职责。请组织和领导考验我,监督我。”张喜平检讨书中的诚恳表态,如今都能在他的每天的工作中找到实实在在的答案。

  宁当“铁脸”干部

  一次,张喜平跑出租房排查,看租户没有口罩,他迅速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口罩递给对方,然后详细地了解情况。“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身份证、车票等票据都拿出来,我们要核对一下。”张喜平指导工作人员排查了6户,一再要求信息要核实到位。对于解除隔离,张喜平也是格外认真,所有手续都是他亲自办。当天有一家解除隔离,只见他打卫生院电话让他们过来体检,查看14天的体温记录等,村里再提出解除隔离申请。他说,一个环节都不能缺,不仅要做到位,更要做到百密无一疏。

  说起张喜平,通元镇党委书记吴雪红露出一丝欣慰:“喜平同志问责当天没有丝毫退却,挑起村里的担子,三友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几天来团结一心守好家门管好家人,这些感人的行动都鞭策着通元镇全体干部群众在这场战‘疫’中把工作做得更细更主动,把防线筑得更长更严实。”

  连日来,海盐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防控一线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严防死守“防输入”,顶死看牢“防扩散”。海盐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问责处理干部不是目的,最关键的还是压实每一名干部抗疫的责任,最终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

  张喜平(左一)在三友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