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仅6家!这场全国性会议上 桐乡市委书记作典型发言

2019年12月25日 11:24:39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宋彬彬 魏衍方 徐潇卓

  12月24日上午,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部署会在北京召开,浙江省桐乡市与江苏省、福建省、四川省等6地作交流发言。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在会上作题为《深化“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有效治理的“桐乡样本”》的发言。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联合公布了首批115个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名单,桐乡名列其中。

  据介绍,2013年开始,桐乡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六年来,桐乡以三治融合推动乡村治理,全市刑事警情率下降34.3%,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下降42.5%,信访量下降36.2%,矛盾纠纷受理下降26.5%,人民调解成功率达99.9%,成为浙江省首批十四连冠平安市。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7万元、3.5万元,城乡收入比1.63: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浙江日报》头版点赞桐乡三治。

  桐乡的秘诀何在?桐乡市委书记在现场分享了治理经验。

  《深化“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有效治理的“桐乡样本”》

  创新三治融合新形式,让乡村治理的根基更牢

  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的新形式,让短板不短、长板更长、进一步夯实乡村治理的基础。

  激发自治活力。一是厘清权利边界。开展清牌子、减评比、去台账等基层组织去机关化行动,建立基层群众自治组织36项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40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划清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界限。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增强群众自治意识,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三是培育社会组织。推进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三社联动,增强社会共治合力。目前,全市有注册登记及备案社会组织3300多家,持证社工近2200人。

  强化法治保障。一是强化依法行政。全省率先创立依法行政指数,建立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推动全民守法。组织开展优秀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模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一米阳光、法律诊所等服务组织,常态化开展法律宣教活动,引导群众自觉依靠法律解决纷争。三是创新法律服务。全省首创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功能的法治小院模式,在乌镇建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全省首家5G智慧法庭,推出24小时法超市,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夯实德治根基。一是注重文化熏陶。建设遍布城乡的文化场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树立“风雅桐乡”的文化品牌。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加大道德模范选树,打造日行一善品牌,广泛宣传道德模范感人至深的故事,激发“我自爱桐乡”的共同情怀。三是注重艺术感染。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艺术元素,创作越剧、三跳等乡土作品;精心制作《丰子恺漫画元素公益广告范本》扮靓大街小巷、田野村落,用艺术的感染力提升群众道德素质。目前已有桐乡原创51幅公益广告被中宣部调取,将在全国推广。

  打好三治融合组合拳,让乡村治理机制更活

  三治融合的最大生命力在融合。我们打出了“一约两会三团”组合拳,让自治、法治、德治协同发力、融合增效。

  活用“一约”。一约即村规民约,让村民将自身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项,以村言村语的方式进行规范。如针对环境整治问题,有的村将“杂物要堆好、不在路边抛”写入村规民约,朴实生动而有效。如针对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情况,各村将文明餐桌操办规格写入村规民约,有效遏制了攀比浪费之风。

  巧用“两会”。两会指百姓议事会和优秀人才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由村书记召集党员群众骨干以及利益相关者组成,优秀人才参事会由本村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等组成,通过专题会议、个别访谈等方式,共商本村重点难点工作。如乌镇镇陈庄村依托两会引导本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设计、监督和管护,打造“水乡寻梦研学路”精品线,实现了美丽乡村的长治久美。

  善用“三团”。三团指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百事服务团和法律服务团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志愿者组成,就近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法律咨询等服务。道德评判团由本村有威望的村民组长、道德模范等组成,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如河山镇堰头村组织道德评判团对农户垃圾分类准确率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给予面券奖励。如今拿着面券去吃面,让村民们感到“很有面子”。

  打造三治融合升级版,让乡村治理动能更强

  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努力让三治融合在推动乡村治理上发挥更大效能。

  从示范试点向全域治理深化。三治融合在高桥街道越丰村率先试点,经过几年实践,已在桐乡全域推广,并出台了18项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桐乡经验”,被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

  从重点治理向全面治理深化。三治融合推行之初主要着眼于破解农村社会稳定方面问题。实践中我们推进在各行业、各领域的运用,让三治融合进市场、进企业、进建筑工地,并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如创新推出“三治信农贷”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无担保、无抵押的纯信用贷款,已完成授信11.5万户,占全市农户80%,授信近188亿元,为1万余户农户发放近20亿元,实现了“德者有得”,并已在全省推广。

  从传统治理向数字治理深化。通过网格化与大数据综合运用,建立“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运行机制,推行矛盾纠纷“一网通办”,通过数据研判分析、在线调处、流转交办、回访督办等方式,实现群众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最多跑一地”“就近跑一次”。

责任编辑: 徐曼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