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诗路!《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四条诗路!《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2019年12月24日 17:08:1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记者 方臻子
浙江自古丽逸江南、山灵水秀,吸引了历代思想先哲、文人墨客来游历论学,留下无数精彩华章。近日,浙江省政府印发《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全国率先探索打造提出打造“四条诗路”,串联浙江文化精华,串联浙江诗画山水,串联浙江全域发展。
12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实施的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诗路文化带建设是一项重大创新。诗路文化带是承载浙江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的综合平台,是推进人文浙江建设的时代亮点,是“美丽浙江”大花园建设的诗意灵魂和标志性工程。“四条诗路”,是串联浙江文化精华之“链”,是串联浙江诗画山水之“链”,是串联浙江全域发展之“链”,对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美美与共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擦亮“诗画浙江”金名片,全面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战略定位上,《规划》提出“五个带”的发展定位,即传颂浙学深厚底蕴的魅力人文带,串联浙江诗画山水的黄金旅游带,树立“两山”实践标杆的美丽生态带,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富民经济带,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合作开放带。
《规划》梳理了浙江的文化地理版图,勾勒形成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形似金文字形的“文”。透过这个“文”字,可以深刻体会到文化之魂深深镌刻在浙江大地上,是历史留给浙江的宝贵财富,是浙江人民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据介绍,《规划》以串珠成链的思路,规划梳理出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浙学学脉图、名城古镇图、遗产风物图“五幅图”。根据“五幅图”,在诗路文化带学理研究方面,提出以“诗”串联各地典型区域文化,既表现诗路的审美意象,又体现浙学的智性意蕴。在诗路文化带空间形态方面,提出以主要水系、古道和现代交通为纽带,打造“一文含四带,十地耀百珠”的诗路文化空间形态。
“一文”,即诗路文化具象形态。
由大运河、曹娥江、椒江、楠溪江、瓯江、金华江、钱塘江等主要水系、古道和现代交通合围而成,以晋唐以来诗人行迹、水系交通、浙学学脉、名城古镇、遗产风物等为主要特征,空间形态形似“文”的金文字形,形成了文化浙江建设的形象语言和具象标识。
“四带”,即“四条诗路文化带”。
“文”蕴含着四条诗路,大部分与现代浙江交通体系相吻合,构成文化强省建设的四条“金丝带”。
“十地”,即十个区域文化高地。
以区域文化鲜明、经济实力较强、人口空间集聚、辐射带动明显的城镇群文化圈为重点,打造十个区域文化高地,形成“以面提线”的诗路文化带建设效果。
“百珠”,即百个特色文化明珠。
以历代诗词所传颂、具有鲜明文化主题但又散布在各地的点状区块为重点,打造文博古迹、美丽非遗、名城古镇(村)、山水及海洋文旅、文化创意产业、农耕及工业遗址六大类百个特色文化明珠,形成“百花齐放”的诗路文化带建设格局。
据悉,《规划》树立“一个理念”:全域大景区塑造。将整个省域作为大景区来谋划,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和精致诗画山水相结合,打造十个文化旅游精品主题,建设若干条贯穿全域性城乡绿道和森林古道等,将历史、文化、生活、生态有效融合在一起,构建省域文化旅游大景区。
《规划》突出“两个特征”:差异性和典型性。根据诗路文化古踪、名山秀川、灵峰异壑、海岛风光等交相辉映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质,提出“四条诗路”的差异性发展路径、每条诗路的典型性文化主题印象、重点项目和千万级景区(群)培育建设要求。
浙东唐诗之路以文化名山名人名景名岛等为主要载体,展现“兰亭流觞,天姥留别”的文化印象;
大运河诗路以世界文化遗产和江南水乡名城古镇为主要载体,展现“千年古韵,江南丝路”的文化印象。
钱塘江诗路以名城名学名江名湖和沿江风光、海潮为主要载体,展现“风雅钱塘,百里画廊”的文化印象。
瓯江山水诗路以自然生态山水、文化古村和非遗技艺为主要载体,展现“山水诗源,东南秘境”的文化印象。
《规划》立足“两个要求”:原真性和包容性。按照“诗不仅仅是‘诗’,‘诗’体现的是浙学文化;路不仅仅是‘路’,‘路’体现的是发展道路!”“政府不介入学理之争”等指示,立足诗路文化的原真性,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符合时代精神。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以“诗”串文(文化)为主线,以“诗(诗词曲赋)”为点睛之笔,着力打造四条诗路文化带,着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物化和升华,着力彰显诗路文化的重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时代价值,高质量建设蕴含“诗心自在、画境天成,浙学精义、东方意蕴”文化精髓的华夏文明弘扬发展示范区,在山水与诗情中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2019-12-18 浙江省20余部地方性法规开创全国第一
- 2019-12-18 六人获评浙江“最美人防人”
- 2019-12-16 中宣部等印发《关于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